城配如何向沃尔玛学习?蜂网和腾讯“在一起”就为了这件事
腾讯和蜂网究竟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双方一起要做什么事情?这又对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作者 | 房煜

*运联传媒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南晓杰是腾讯微瓴智慧供应链方案的负责人,最近一段时间,南晓杰的工作方式和节奏出现了不少变化。过去他接触的外部合作者也主要是技术负责人,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现在他感觉自己出差明显变多了,接触的人和行业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腾讯微瓴的「瓴」字是高屋建瓴的「瓴」,这也暗示了这个部门最初的定位和出发点——腾讯微瓴是着眼于服务智慧建筑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服务。现如今,微瓴也正在更多的深入物流供应链领域,和物流人打交道。这也算是一次大胆的跨界。

腾讯微瓴为什么要介入物流供应链领域,这和整个腾讯提出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有关。在不久前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与蜂网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在大会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

双方合作的内容是:蜂网作为全球第一家第四方智慧供应链共享服务平台,将携手腾讯微瓴,基于微瓴的物联网技术,共同打造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服务体系和平台,帮助仓配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智慧供应链产业发展,加速传统零售快消行业互联网化与智能化的进程。

一直以来,社交是腾讯公司的第一基因。但是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提出,如今的腾讯也开始向智慧供应链进军。据《运联传媒》了解,实际上在正式公布战略合作之前,双方的合作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

腾讯和蜂网究竟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双方一起要做什么事情?这又对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运联传媒》最近分别专访了双方的负责人,解读这一合作背后的缘由,以及产业互联网可能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影响。

  1  蜂网:打造一个比肩沃尔玛的智慧供应链共享服务体系

约到蜂网创始人梁凯并不容易,最近一段时间他正在连续出差中。这也难怪,根据对外披露的信息,目前蜂网已通过自营仓和业务加盟合作等模式在芜湖、重庆、深圳、郑州、潍坊等十多个城市开展统仓共配业务,南阳、贵阳、保定、太原、成都、济南、哈尔滨等30多个城市已经签约,正在筹备落地中。短短三个月,覆盖近50个城市,所以梁凯经常要奔波于不同城市之间。(运联传媒:tucmedia)

虽然外界更加好奇腾讯的作用,但是理解这一合作还是要先从蜂网说起。梁凯表示,蜂网做的事情核心就是「统仓共配」,这是一个物流的事情,想做这个事情的人也有不少。但是梁凯做蜂网的指导思想,却是来自世界第一零售商沃尔玛。

沃尔玛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零售商,常年盘踞财富世界500强第一名,其实和其强大的物流体系密不可分。众所周知,沃尔玛的上万平米大卖场模式不仅在美国很成功,也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消费者而言吸引力在于包罗万象的、数以万计的SKU ,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要,可以在沃尔玛一站式购足。

但是从物流供应链角度看,这是一张无比复杂的商流网络,不同商品,不同的产地,不同的供应商,如何才能井然有序的配送到店、上货、补货,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蜂网认为,沃尔玛通过构建覆盖全球的仓储运输和配送网络,将沃尔玛的商品能够准时的配送到沃尔玛旗下的各地门店。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行业标杆性质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沃尔玛其背后也是统仓共配的物流体系。所谓「统仓」,其实是把同一品类商品进行合并同类型,放置在同一处仓库存储,这是横向整合;所谓共配,则是纵向整合,其实是把同一目的地的各个合作伙伴的商品进行共同配送。但是,沃尔玛是一个自有零售的封闭体系,因此可以做到统一指挥,统仓共配。

如果把范围扩大,把一座城市看做是一个超级沃尔玛,统仓共配还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这是蜂网想做的事情。梁凯用一句话概括说:「我们希望各地方的仓库都可以为这个品牌公司的工厂提供这种从端到端的物流整体服务。」

要如何形象的理解蜂网做的事情?可以说蜂网想扮演菜鸟在快递业正在扮演的角色。

目前蜂网的业务包括:

■  基于统仓共配的仓配一体化解决方案;

■  基于B2B2C的商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  基于商流和物流闭环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  全链路无缝链接的智慧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介绍,在过去十年,蜂网管理和服务着全国200多个城市的仓配服务体系,为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服务基础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8年10月,蜂网智慧供应链体系已经签约了国内近100个城市,年底能够完成70多个城市的场景和服务覆盖。预计2019年9月,能够完成国内338个地级行政区域的全面覆盖。智慧供应链体系不仅能够为仓配物流、供应链管理、零售快消等行业带来50-60%的利润增长,每年还能够节约社会化物流成本约1000-2000亿元。(运联传媒:tucmedia)

而未来,蜂网希望与腾讯微瓴一起,将要联手打造一个充分开放和共享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我们通过整合市场上存量的仓配及供应链服务资源,再结合智慧供应链系统、供应链金融、线上支付等平台和服务,将全部类型的商品,农业特色产品、进口商品、电商微商商品、快消品日化等,通过高效的智慧供应链体系,运送到所有类型的门店:商超便利店、社区小卖店、饭店、夜店、KTV、自动售货机、电商平台、微商平台、小程序零售平台等。

蜂网的CMO贺岩在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演讲中指出,这里的核心,其实是打造一个可以共享的智慧供应链体系,避免技术和资源的重复建设。

智慧供应链的现实落地场景究竟是怎样的?贺岩描绘了这样一副场景:

「一条街上,十几个零售门店,各式各样。在过去,每个门店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每个渠道都会建立一套供应链服务体系,服务自己有限的门店。而在智慧供应链共享服务平台的场景下,任何一个货主、任何一个零售终端、任何一个第三方服务商,都共享一套体系。这样一来,这个生态里面的每个环节,都享受着极高的订单浓度、极高的服务效率、极低的运营成本。不同品牌的便利店、不同品牌的售货机、每个小卖店使用的不同运营商的小程序,背后都拥有同一套共享智慧供应链平台。」

贺岩还表示,截至到11月底,蜂网在全国近百个城市,都签署了智慧供应链的合作协议。今年年底,国内大约70个城市,就能落地实现这个场景。

这样一个场景无疑是激动人心的,问题是,为什么蜂网可以来做这个事,又被腾讯作为智慧供应链的首个合作伙伴?

这确实和创始人梁凯的经历分不开,早年在五洲在线时,梁凯就积累了丰富的电商仓库管理经验,也是双十一大促最早的参与者,如今双十一已经走过十年,梁凯也见证了国内电商物流的发展,因此对于行业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事实上,在今天进行智慧供应链的实践,较之过往难度更大。这个难度有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零售业变革的进行,今天的零售业态演变无比丰富,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时候搭建供应链体系,所面对的终端场景的挑战更甚于过往。比如过去一般来说就是超市、便利店、百货购物中心三大类,今天还有生鲜超市、社区超市、无人便利店;随着巨头的进场,以前被视为补充渠道的夫妻老婆店一下子也成了香馍馍。(运联传媒:tucmedia)

第二,各方势力都在试图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改造传统零售业,这也使得行业的形势和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这就像一个按部就班练功多年的中年人,突然被许多武林高手相中,说「我看你骨骼清奇,要将自己的功力传授给你」,结果导致这个中年人就像《笑傲江湖》里被桃谷六仙治疗的令狐冲,各种真气在体内乱窜。

这时,蜂网的生态角色定位十分关键。比如,在商超城市配送这个生态里,有不少第三方公司都在给商超做配送。但是蜂网在这个生态的角色其实有些特殊:

第一,蜂网不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而应该属于第四方物流公司,蜂网实际上是给第三方配送公司提供技术和工具;

第二,蜂网的「公共沃尔玛」商业模型,是以仓库资源的整合为基础的,但是这些仓库大多也不是自营的,蜂网自身还是一个轻资产公司。

第三,蜂网虽然与零售商、品牌商都是合作关系,但是梁凯强调,蜂网自己并不做零售,而是大家的合作伙伴。

这样的定位,也使得蜂网能够左右逢源,来实现自己的「公共沃尔玛」的愿景。

在这个愿景中,为什么会腾讯的身影?梁凯说,因为腾讯有我们需要的技术,我们有他们需要的落地场景。

  2  以无人零售为例看智慧供应链的样子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双方的合作模型和效果,我们可以以无人零售为例,来看看双方各自的作用。

在这两年零售行业的变革中,无人零售是一股新生力量,在2017年下半年曾经吸引了很多投资人的注意,但是到了2018年整个行业发展开始放缓,原因很多,一个原因是无人零售碎片化的场景,对于技术和供应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是识别技术不成熟,导致漏单等货损发生较多;另一方面,无人零售早期的创业公司在疯狂扩张时,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点位的扩张上,对于供应链配送的管理非常粗放,效率低下。相对于大卖场,无人货架或者自动售卖机的单次补货量非常少,如果不进行共同配送,成本的浪费是惊人的。(运联传媒:tucmedia)

在前端识别技术上,一般主流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其中RFID是采用贴标签的方法,消费者购买时扫签才能识别,但是一次性标签的成本是三毛,对于一瓶三元的饮料,这已经是十分之一的成本。而且通常,这个签是上架时才人工贴上。

蜂网可以做到的改进是,一瓶水从出库到配送到上架,只有一个签,而且全程可识别。梁凯认为,三毛一个签的成本并非完全不可接受,关键是,「你要使用几次?」

过去的问题在于,一瓶饮料从出厂到仓库在到上架,信息流存在多个断点。比如品牌商贴的标签,到了总代理就用不了,这个商品信息要重新录入。这和一个箱子经过搬运次数越多,成本越高的道理一样,相当于是信息被反复「重置」的成本。

蜂网通过自己的系统,就可以把这部分成本摊销掉。只要做到从工厂到中间的转运车辆,到仓储再到末端零售货架入价,都可以识别同一个标签信息即可。

在无人场景,RFID并非唯一解决方案,俗称的刷脸支付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其背后的人脸识别技术,则是属于当下的前沿技术。「当一个技术可以在应用端实现很顺畅的无感应用时,则意味着后端的技术需要非常成熟。」南晓杰说。

而在人脸识别领域,腾讯微瓴跟腾讯计费联合研发的AI和视觉识别技术就发挥了作用。南晓杰介绍说,目前对于人脸识别技术,腾讯微瓴可以做到非常精准的识别,「当一个人来到货架前,首先技术要能识别这是一个活动的物体,而不能把假的物体比如一张照片当成人。」并且通过识别,系统还可以对用户消费数据进行逻辑分析,「现在根据数据,我们一般认为,当一个人距离商品30-50公分时,他是有购买意图的。」这样的结论就是根据大量数据累积分析得出的结论。

通过数据的累积,商家最终可以利用这套系统给消费者打标签。包括性别、年轻、消费习惯等,完成一个用户画像,这对于商品运营会有帮助。(运联传媒:tucmedia)

对于蜂网智慧供应链的基础场景——仓库,腾讯微瓴也是把它首先当做一个建筑物来看待,然后给它披上智能的外衣。梁凯表示,蜂网自己可以做到物和物的感知,但是无法做到物和人的智能识别和联动,这就需要微瓴的技术。

而微瓴能够从智慧建筑跨界到智慧供应链,还是要从腾讯的产业互联网战略说起。

  3  从非生产系统到生产系统

前面说过,腾讯微瓴原来的主战场是智慧建筑,而腾讯微瓴的角色,形象的说就是智慧建筑的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一头连接着电脑的硬件,另一头连接的各种应用软件。在这一层关系里,应用软件一般是不需要考虑和硬件的匹配问题。

相应的 ,微瓴平台则是一头连接着各种传感器和信息采集设备,另一头则连接各种终端。当没有微瓴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时,在智慧建筑领域,过去各家建筑原来也是「烟囱式发展」,各做各的,相当于各家硬件只能对接自己的软件,互不兼容。微瓴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操作系统。

这样一来,很多建筑里的智能设备就可以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应用。南晓杰举个例子,电梯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智能终端,连接到平台上可以看到电梯的状态,「比如说我现在通过微信公众号,我还在自己的工位的时候,我就可以选一部电梯,我就可以给电梯系统发个消息,说我要去一层,他就会给我派个电梯,然后我直接到电梯间的时候电梯都来了。」

当微瓴进入智慧供应链领域后,这虽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南晓杰发现核心问题是一样的,在供应链系统、资源的建设方面,不同的商家、服务商也同样是「烟囱式发展」,说白了,就是有很多重复建设,完全可以整合起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微瓴希望利用自己的物联网的技术,AI的能力和算法的能力,来帮助蜂网搭建智慧供应链体系。这其中,微瓴的角色就两个,第一个是工具箱,通过提供数据工具,帮助蜂网做全链条的数据拉通;第二,做一个产业连接器。(运联传媒:tucmedia)

南晓杰认为,从智慧建筑到智慧商业、智慧供应链并不是没有内在逻辑,他仍旧以智能货柜为例,「我们创造了一个近距离的消费场景,当我们讲智慧建筑时,在建筑之内,我们也理应做商业的智慧化和服务的智慧化。」

另一方面,当腾讯提出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转型后,作为一个业务版块,腾讯微瓴也需要把自己的物联网能力,从更多的「非生产系统」输入到「生产系统」中去。南晓杰说,智慧供应链,就是属于「生产系统」。

进入了一个新领域,有了新合作伙伴,南晓杰自己也经常要在深圳到北京之间做「空中飞人」,有时落地北京已是晚上9点,一开始他按照过去的习惯会和蜂网的对接人打招呼说,我到得比较晚,明天见。但是对方会说,多晚都等你。于是大家经常一起在北京的会议室里,吃着泡面半夜开会,这种争分夺秒的尽头,倒是让南晓杰很喜欢,他觉得微瓴没有选错合作伙伴,蜂网确实是一家「有梦想」的公司。


蜂网CMO贺岩已确认出席12月22日上海举行的第七届「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大会」,与我们共话最后一公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参会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赞  1 收藏  1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