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仓配2.0——微仓速配
聊一聊我对“前置仓”这个方向的理解。

作者:孟德,「曹操到」创始人兼CEO

此文是聊一聊云仓、前置仓,也是我本人参与探讨多次的微仓速配项目。

前置仓、云仓应该火了一阵子,我也不确定现在是个什么状态。我其实挺不愿意提及这些类似什么SOLOMO、O2O、P2P、车货匹配、无车承运人、云仓、新零售等等这些热门词汇的,显得刻意又随大流。但是还是愿意聊一聊我对“前置仓”这个方向的理解,而且我身边的朋友也有在这个领域创业的,也算是我们交流的一个小小分享和沉淀。

先说判断和结论

先抛出本文主旨:我认为在“前置仓”领域的创业机会是“微仓速配”!微仓在“云”中,合理且智慧;速配是否足够快,“迅”是根本。

诚然,微仓速配的核心和能做出壁垒的还是在“微仓”的部分,但“速配”是前提和基础,因为能否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迅速把货送到消费者手上”是最终目的。这也是我从做末端配送和新型快递后延展关注了一下“前置仓”方面的原因。

再说思考和分析

说“云·迅”还是“迅·云”的微仓速配之前,要说到“新零售”;说新零售之前,要说说“零售”;说零售,就想说说刘强东的“十节甘蔗理论”。

“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是属于品牌商的五节,“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是属于零售商的五节。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那些年,电商对零售的变革,就考虑这五节你要改变哪些、怎么改变和优化就好了。

我们先拿京东为例,说说上一次时代变迁,电商零售是如何竞争优化传统零售的。

“一节甘蔗的长短短期内可能发生变化,但是长期来看,市场规律会导致行业每一节的利润水平相对固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上。”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和取得整个行业更多的利润空间,京东做法是——“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即不仅做交易平台,还做营销,还要做仓储、配送,乃至售后环节(思考方式一,所谓“吃掉”某节甘蔗是什么意思?是京东用一种新的方法把这节甘蔗的部分做到更加高效,传统玩法变成了电商玩法,每节甘蔗都变了,就是彻底的从传统零售变为了电商零售)。

当然后知后觉的粉丝拥趸们,很容易想到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传统零售被电商零售冲击的时候,仓储配送是关乎到用户体验的,京东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用重模式优化了仓储和配送环节,使得配送比淘宝快用户体验好,这也很对(思考方式二,需求决定市场,当能够看的到用户未来需求的标准就在那里,而现在的某节甘蔗“粗细长短等”不合适不满足,那就替换或迭代更新了这节甘蔗吧)。

该说“新零售”这一次时代变迁了。马云说,“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一说,只有新零售。”

你好像懂了,那你说说你的理解呗,你好像又有点蒙圈了?其实很简单啊,零售还是那五根甘蔗啊。(思考方向一:随着技术科技等的进步和发展,甘蔗又要变了,这回你想吃几节啊?哪几节啊?怎么吃啊?)没想明白慢慢想,提示:效率!

接下来换种思路:用户还是人啊,贪婪永不知道满足的人类啊(思考方向二,从用户未来的要求出发,又有了更牛逼的用户体验期待和追求了啊,不管苦不苦累不累重不重我们要满足啊)。这个好理解吧,你也是用户啊,以下这些关键词我不信你没想过:为我定制的、价格实惠的、马上送到的......

目前,属于创业者的机会显然不再是“大仓大配”了,也不是在大仓大配前提和基础下的“硬拼或微创新”。“硬拼”就是拼钱拼资源,在巨头林立的时代这是大忌;“微创新”就是在仓的选址上、规划上,或者在信息系统、智能机器人等科技领域上钻研和探索。此两者,都是上一个时代的事情了,不是说绝对完全无机会,但机会渺茫。

那么机会在哪里呢?呼应前文,机会是“微仓速配”。“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属于零售商的这五节,悲观的说,凡是与用户连接和流量相关的,已经不属于我们了,不是我们的甘蔗了。因为从传统零售到电商零售,用户连接方式与流量获取方式是大改变大迁徙,这就是淘宝天猫、京东等可以创造出惊人的改变和价值的原因;但从电商零售到新零售,用户连接方式和流量获取方式只是小调整。而剩下的两个“仓储、配送”就是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好机会啦!

微仓速配是什么

我很喜欢那家叫“迅·云”或是“云·迅”的创业公司的定位——“新零售”时代专业第三方仓配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仓配2.0,仓——前置微仓,配——极速送达。有点可惜的是,这项目要是生在2014和2015年那个O2O项目“烂大街”的时候,专注做“第三方”服务与O2O和新零售时代下的品牌方、生产方、渠道方、平台方,让大家无需重复造轮子,应该会借势而起吧。

未来,我深信一个城市会有500乃至5000个(帝都、魔都可能更多)微仓哦,而且不论你在城市的哪个位置,总有个微仓了,就在你身边哦,留心发现吧。实在找不到也无所谓,等那个“一袋烟”功夫就给你送货上门的小哥到了,你问问他“为啥送的这么快啊”?

微仓速配项目怎么做

因为有朋友在做这个项目,微仓速配的项目战略制定、战术思路、关键因素、发展路径、推广技巧等等我们有了太多次的沟通和探讨,但本着保守其商业机密的前提和原则,不在此沟通太多了。仅就原因、背景和逻辑思考等做一简单的说明,也符合文字题目所说的“浅议”吧。

说明:

  • 文中提及有些结论性的东西,只是我的“个人结论”,而且凡是不是绝对的,我只是希望通过分析说明在广义的供应链或零售领域里,相对机会更大、成功概率更高的创业切入点。
  • 既然写文字,会尽量写干货。相比正确的意义不大的废话,我更愿意写出有争议的我的个人判断,也会把握的思考过程和论证方式阐述出来,接受拍砖、虚心等待。
  • 标题的“浅谈”也确是浅谈,有机会再详细展开,对此细分领域有经验、有兴趣的可以私下单聊。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