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易货嘀CEO秦愉受邀与高德地图创始人肖军、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蚂蜂窝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康康血压创始人兼CEO曾明发等互联网领军人物,以及国外知名互联网专家、国内投资机构代表一起,分享大数据全球应用创新趋势。
2017年5月25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贵州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承办的“数据的价值与网络多元化构建论坛”在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举办。
易货嘀CEO秦愉受邀与高德地图创始人肖军、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蚂蜂窝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康康血压创始人兼CEO曾明发等互联网领军人物,以及国外知名互联网专家、国内投资机构代表一起,分享大数据全球应用创新趋势,聚焦大数据的网络社会责任与商业应用前景,共话大数据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论道多元化网络社会构建。
易货嘀CEO秦愉
本论坛从生活维度介入,横跨旅行、知识分享、出行、医疗、购物等息息相关领域,探讨大数据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秦愉以易货嘀在城市物流领域的成功探索为案例,来解读大数据对行业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变革。
普通消费者对大数据的感知多停留在消费端,例如:淘宝通过大家的购物习惯精准推送相关商品、搜索引擎通过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广告等,这些都是大数据在消费端的常见应用。
那么大数据在企业端将如何应用?又将带来怎样的价值?每个企业都应该抓住大数据这个“工具”吗?在信息泄露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大数据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数据产权的归属和使用的边界又在哪里?
小编为你带来了易货嘀秦愉论坛对话实录!一手热乎实录价值100万!今天免费!!!
Q: 未来大数据发展会出现什么样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秦愉:(大数据新趋势)
首先,我们要重新定义大数据。我们过去讲的的大数据是狭义的,更多指的是消费端的大数据、面向C端个人消费者,购物、出行、订酒店等场景;但广义的大数据是面向B端,企业端,企业从采购、生产、制造、仓储、分销、配送,各个环节的数据都是缺失的,客观因素:企业的设备、货物、经营全在线下,没有被进行数据标记。导致中国消费端的大数据红红火火,但是中国产业端的大数据冷冷清清,这样下去,中国的产业升级、企业升级将无从谈起。所以,我相信未来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一定会从关注消费端发展到关注产业端,通过大数据让我们的企业变的更强大、让我们的制造变的更强大。
秦愉:(大数据新特点)
特点一:样本即总量,没有人可以逃过,除非你不使用;
特点二:大数据记录的是行为而不是表达,沉淀的是你做什么,而不是你说什么:嘴会骗人,行为不为骗人。比如百度搜索,记录你搜了什么东西,基本上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被清晰的描绘出来。
大数据的沉淀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过程,大数据上沉淀的是最真实的你自己。所以接下来,我们必须关注数据产权的归属和使用的边界。 以易货嘀为例,由于我们平台上有很多单体客户的配送供应链的数据,打个比方,G20杭州峰会的配送点,这个信息是不对外。因此我们承诺永远不就单个客户的数据进行展示,我们永远是展示一个面:一个区域、一座城市,一个产业。
Q:在您的心目中,大数据应用非常出色的企业有哪些,请分享一下?
秦愉:大数据在消费端的应用好的案例有很多,而在产业端的应用案例在国内还比较少。易货嘀是一直想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我们用大数据在物流和供应链这个领域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透明:标识人、车、货、仓各要素,让货成为“带数据的货”,让运输过程透明化;
第二件事情,计算:用大数据来智能订单、优化货车的行驶路径;效率会远远超出人工,而且我们采用了机器学习技书,货车走过一次最优路径后,会被沉淀下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第三件事情,预测:我们根据,预测客户未来的需求,我们是中国最大的共享单车配送平台,我们可以根据过往数据,对单车投放计划做预测,提前安排仓储和运力的调度,做到订单未动、车先行、仓己备。
Q:服务产业端的大数据和消费端的大数据差异在哪里?
秦愉: 更长链:消费端是短链:外卖:我、商家、外卖小哥发生关系,链条短;产业端是长链:采购、生产、制造、仓储、分销、配送,等,链条非常长;长意味着断链的可能性增大;
多主体协同:外卖的例子:三个主体; 中国的物流与供应链是缺乏一单到底的场景,货从贵阳运到杭州为转好几道手。这几道手其实在由不同的协作主体完成,过去由于没有大数据的支持,协作主体一多,就乱,客户的体验也不好;
更规律:出行的需求是随机的,物流的需求是计划的,更容易预测。
Q: 大数据会成为每一家企业必备的基础工具么?
秦愉:不能叫工具。如果我们把企业看做一个人的的话,工具是人体外的一个外力,一个添加的设备;而我数据就是人体内的一个部分。
因为,数据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你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会沉淀数据下来;数据的使用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贯穿所有环节,不是说我在企业里设一个大数据部,只要他能使用;而是所有决策、所有动作,都有大数据在支撑。
所以我更愿意把大数据定位在基础设施,只要你是企业,就一定会使用。就像互联网一样,未来5年不会再叫互联网企业这个叫法,因为所有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Q: 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价值:
秦愉:现在企业对大数据的利用存在一个问题,大家都希望客户数据化,客户的各种行为被数据标准;但大家作为企业自身的数据化做得很差,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没有被数据化。要利用大数据,除了客户端要数据化,生产端更加数据化才行。
Q: 大数据技术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秦愉:应用。数据和决策之间的必然联系,比如我们通过我们的大数据平台发现贵州有很多卡车司机在活动,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贵州销售出去大量的卡车?这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或者说要建立这样的必然联系,中间还缺乏些什么? 数据本身不是价值,数据的被商业化和应用才是价值。 目前最大的瓶颈在应用环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