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云仓”:国内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云仓真的是企业未来的出路吗?

近年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B2B、B2C电商企业逐渐增多,但传统仓储依然无法消化激增的订单和客户的需求,企业们纷纷展开仓配一体化建设布局云仓。但是云仓真的是企业未来的出路吗?国内云仓发展如何?仓配一体化与「仓+配」哪个更好?

来源 | 运联研究院,作者 | 刘子成

*凡运联传媒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1   云仓概念

1.1  产生的动因

(1)  市场需求增大

11-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市场对仓配的需求持续升温,但是,从11年开始增速正在不断减缓,物流企业面对是市场压力,开始布局云仓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2)  其他因素

受时效、服务、成本、快递员难招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转型升级不可避免。

1.2  基本模式

云仓的「云」指的是「网络云」,在全国建立分仓,信息共享,分仓为云,实现配送网络的快速反应。它不仅会根据数据分布库存、有很强的自动化订单履行能力,还会主动的以货主为单位对全渠道库存分布自动进行调拔、对库存进行集中和优化、并拉动上游供应链的补货。

1.3   优势

云仓的优势可分四个维度:时效、成本、管理、体验。

1.4   形成条件

(1)  资源社会化

通过资源整合,把市场上闲置的仓库与运力利用起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通过中央运营,让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更专业、更简单、更高效。

(2)  建立中央系统

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让所有仓库变成一个仓库,并集合不同职能的仓库变为一体,中央系统运营,利用大数据实现根据客户订单的就近匹配、拣选配送,极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3)  软硬件升级

软件方面,OMS、WMS、TMS无缝结合,智能协同中央系统运营;硬件方面,AGV与自动化设备的建设,加快订单反应时间并减少人力成本。

(4)  信息共享

云仓的优势在于数据,即整个链条的所有数据上云并共享。例如,品牌产品的销售数据,可以直接调取并进行分析和预算,实现最佳的生产方案,真正实现按需生产、合理生产、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避免库存过剩及资金周转不灵;可以根据终端的客户需求调整商家的销售策略,达到利益最高化;物流也可以通过数据优化备货、运输等环节。

 

 2   发展现状

2.1  参与方类型及优势

根据云仓的参与方企业类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电商平台、快递快运企业、第三方仓储三大类,他们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快速进入云仓市场。

(1)  电商平台类

平台型云仓多属电商平台自建,主要服务于平台自身的商品仓储,通过全国区域分布式布仓、协同化仓储,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实现整体化效率的提升,以此改善消费者的客户体验。

如京东、苏宁、天猫、唯品会等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全国布仓,缩短配送时效,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2)   快递快运企业类

快递快运公司凭借自身全国网络健全,配送能力强大的优势进行云仓布局,实现仓 - 干 - 配网络的高效结合。全国云仓布局通过大数据驱动,嫁接到原有运力网络为客户提供高效、整体供应链的策略。

如顺丰、百世、韵达、中通等纷纷建立自己的云仓体系,嫁接原有运力优势,给客户提供高效整体化服务。

(3)   第三方仓储类

在互联网化的推动下,物联网+仓储的形式催生一批传统第三方仓储企业踏上了云仓探索之路。第三方仓储企业凭借原有仓储业务的优势,嫁接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更优的仓储供应链方案,但仓储只是供应链中的一部分,需要结合更强的落地配送体系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如发网、中联网仓、浙江网仓等企业全力做好基础仓储业务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云仓,且完善落地配功能,满足客户需求。

2.2   企业云仓布局情况

在云仓面积看,以电商平台类开放式云仓位居前列,其次以百世,顺丰韵达等为代表的快递企业所建的云仓面积居于二线,以宅急送、发网为代表的第三方仓储城配物流企业云仓面积位居三线。

三类企业都旨在凭借自身优势,打造整体供应链,利用云仓提高客户体验,但是当前多数企业仅做到了仓网的铺设,没有实现「云」的主体功能,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云仓体系。

2.3  发展的痛点

(1)  建造成本

首先建设方面,要在各个主要城市铺设分仓形成全国网络,部分有仓配一体化要求的企业还要铺设末端配送网络,其次在系统方面,要实现需求预测、智能匹配、控制生产等等功能,这些硬性需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  回报周期

大量资金注入之后,其建造周期、系统研发以及检验云仓ROIC的周期都比较漫长,企业们长期收不到回报,将会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

(3)  需求匹配度

数据共享是实现云仓强大功能的前提,但却难以实现,对于库存与生产的预测依然无法完成;按照商品货物性质,有些货物并不适宜储存在城市的前置仓内,例如,高价值的长短货其货物周转率低,无形中提升了库存成本。

 

3   未来趋势

■  未来仓配一体化与「仓+配」谁更好?

仓配一体化是目前物流企业共同的目标,但是,要做到仓配一体需要建造成本与时间成本都很高,而「仓+配」通过第三方配送,只需要把货物从分仓拉到分拨中心进行配送,从而扩大分仓的覆盖面积降低成本,所以提升时效的意义究竟是否值得大量资本的投入,未来依然需要实践检验。

■  规模化行业整合

无论是自建仓储还是整合仓储式的云仓,其核心不是硬件的仓库,而是需要强大的配套软件系统支持,即云功能。云仓是以大数据等科技赋能物流仓库的产物,不但需要企业高标准的客户服务能力,还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因此小规模的云仓企业最终将会被行业强者吞并或走向消亡,形成规模化巨头,建立行业壁垒。

■  多级云仓分布

随着电商规模的扩大化,从大城市逐步下沉到乡村,极大刺激到底层市场需求的扩张。强大的市场、高标准的客户体验需求必然需要云仓逐级下沉,形成核心城市云仓 —— 地级城市云仓 —— 三四线云仓的多级分布形式,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的一站式云仓储物流服务。

■  数据共享

云仓的核心在于数据,即物流链条相关方所有的数据上云并共享。厂商实现按需生产,卖家便于调整销售策略,物流企业可以优化仓储备货、中转运输。

而目前国内数据完全公开共享存在难度,但随着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当其利弊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企业开始公开数据,真正的云仓也终将落地开花。

赞  3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