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同城传统业务增长放缓、新型业务迅猛发展,传统快递企业同城市场或将面临重大变革
来源:零点快递物流研究(ID:horizon_express)
作者:象外
同城配送提供的是一个城市内从A地到B地之间的物流服务,强调的是速度与效率的最大化。根据货物重量属性来划分,可将同城配送划分为同城快递(重量较小)与同城货运(重量较大)。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同城快递,既包括传统快递企业的同城业务,也包括闪送、蜂鸟等新型企业的同城业务。
1
同城传统业务增长放缓、新型业务迅猛发展
传统快递企业同城市场或将面临重大变革
1.1 传统同城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近年增速有所放缓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92.7亿件,约占四成。从近五年数据来看,2013-2015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增长率连续保持50%以上,2016-2017年增速虽然开始有所放缓,但2017年仍实现了25.1%的较高增速。纵观近年来行业数据不难发现,同城快递业务量持续以较高速度增长,是快递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近年增速有所放缓。
附图 2013-2017年全国同城快递业务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1.2 新型同城配送业务持续高速迅猛发展,市场潜力大
另外,从同城即时配送领域订单规模来看,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9%,2016年下半年同比增长255%,2017年上半年则同比增长365%。显然,2015年以来,我国同城即时配送行业订单量保持高速迅猛增长,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传统同城快递业务。
附图 2015-2017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订单规模(单位:亿件,含外卖)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此外,同城即时配送订单平均客单价明显高于传统同城快递。根据2017年全国同城快递业务量与业务收入数据得出平均每票快件仅约为8元;而多数即时配送企业“起送价”在10元以上(闪送为16元,人人快送为15元),并根据配送距离、物品重量、服务时间段有所溢价。两者客单价差值较为明显,说明同城高时效配送的产品附加值更高。
1.3 消费升级、新零售、互联网技术共同推动同城市场变革
第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中国主流消费客群的变化,消费者对高品质、便利化的用户体验有更高的要求,成为同城配送的用户基础。第二,新零售模式下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分区建仓和落地配送将是主流,寄递内容将覆盖生活全品类,为同城配送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业务场景。第三,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和精准定位等技术的成熟为高时效的同城配送扫清了技术障碍。
在消费升级和新零售趋势下,对同城配送的时效、服务和品质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快递企业既有同城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新需求。近年来,传统同城快递业务增速放缓、新型配送模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用户需求与企业供给之间的矛盾。而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覆盖B2B、B2C、C2C甚至逆向等多元寄递场景,在同城市场上展开全面竞技。新时代,传统同城配送业务或将面临重大变革。
附图 新时代同城配送发展变化及趋势
2
同城市场参与者众多,四方竞争格局逐步形成
2.1 大型快递企业
以顺丰、邮政EMS、“三通一达”、宅急送等全网大型快递企业为代表,近年来部分企业开始重视发展同城业务,在原有次日达、隔日达、三日达等产品序列的基础上推出当天件甚至更高时效的即时配送产品(如顺丰“即刻达”,圆通“计时达”,宅急送“即时配”,韵达“云递配”等)。但是,新的同城产品也面临单独建网成本高,对原有运营体系有较大挑战,短期投入与收益难以平衡的风险,目前多数尚在试水阶段。
2.2 新型配送企业
以闪送、人人快送、新达达、饿了么(蜂鸟)、美团外卖等后起之秀为代表,它们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分享经济思维并通过众包模式提供“P2P直送”的同城即时配送服务。该类企业主打短距离(5公里内)、高时效(0.5到2小时)的配送,满足了消费者在同城多元场景下对即时性、便利化需求。即时配送业务订单量得到高速增长,侧面也反映了同城潜在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巨大。目前上述即时配送企业主要布局国内一二线城市,配送物品有从单一到逐步拓展到生活全品类的趋势。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这些企业也面临末端服务参差不齐、运力不稳定、运营成本偏高、订单量难以保障的困难,目前多数还未找到较好的盈利模式。
2.3 落地配企业
以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和本地快递企业为主,主要经营同城落地配和电商后期配送,例如联报万象、晟邦物流等。该类企业主打当天件、隔日件,区域化市场分布明显。近年来,少数企业开始试水本地生活服务,如联报万象与饿了么、每日优鲜、拼多多等O2O公司合作,希望充分利用自身的城市配送网络资源,在城市生活服务领域打开局面。
2.4 电商企业
以京东物流、苏宁物流、唯品会品骏快递等电商自建企业为代表,主要经营电商自营配送,部分对第三方商家开放。该类电商企业通过全国范围内自建仓库或分拨中心来缩短商品到消费者的配送距离,以此打造高效配送网络,近年来也有同城市场的布局。例如,京东物流推出同城“当日达”服务,将面向所有外部商家开放;苏宁物流充分利用苏宁和天天网络优势,为商户提供3公里商圈内的即时配送服务;唯品会品骏快递逐步推出“极速达、当日达”等高时效同城产品。
附图 同城市场四方竞争格局
3
重点快递企业同城产品分析
为说明各家快递企业同城产品共同点和差异点,以下从时效承诺、细分市场、运营模式、运力支持、覆盖范围五个方面分别阐述。
3.1 时效承诺
从时效方面来看,目前同城产品大致可分为“当日达”和“即时达”。其中,前者一般限制取件时间并当日送达;后者主打3-5公里2小时内送达,且时效随着配送距离的增加而相应有所延长。顺丰、邮政EMS、圆通、宅急送、韵达等在同城“当日达”的基础上推出更高时效的“即时达”产品,而中通则在以往次日、隔日产品基础上开始布局同城“当日达”产品。
3.2 细分市场
从各家快递企业同城产品市场定位来看,“即时达”产品主要针对的是生鲜、商超、蛋糕、鲜花、餐饮外卖等本身对时效要求很高的领域,对物品的重量体积有一定要求;“当日达”则针对要求当日送达的消费者,物品一般为常规快件种类无特别限制。
3.3 运营模式
从各家快递企业的操作模式上来看,不同时效产品上操作模式不同,同等时效产品上不同快递企业的操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当日达”一般在原有运营基础上提高每天的中转分拨频次,限定揽收截止时间并优先转运派送,圆通则单独组建同城“B网”。“即时达”一般由专人负责揽派并采取即拿即送方式,顺丰、圆通等则单独组建网络。值得一提的是,邮政EMS(上海分公司)另辟蹊径——与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快递配送服务云平台快速递合作,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创新性地推出“快递e哥”即时配送产品。
3.4 运力支持
同城配送运力主要包括人力和运输工具。人力方面,多数快递企业仍以自营人员为主,而邮政EMS则采取自营业务员与社会众包人员相结合的形式。运输工具方面,“当日达”采取的仍然是干线车辆运输与末端快递车派送,即时达”由于距离较短则以末端快递车为主进行全程作业。
3.5 覆盖范围
从快递企业同城产品覆盖的城市来看,多数城市从一二线经济较发达的重点城市开始布局,邮政EMS、韵达选择在上海试点。值得一提的是,顺丰的“即日达”在同城基础上还向同省、同经济圈辐射,宅急送在省级、地级、县级有所覆盖。
附图 重点快递企业同城产品一览
4
快递企业进入同城市场的难点分析
快递企业切入同城市场首先必须了解同城配送业务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并明确进入该市场的难点,才能有效地选择进入策略以及后期的资源投入。
附图 快递企业进入同城市场的难点
4.1 现有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同城对配送的高要求
一方面,传统快递企业在快件操作上往往需要经过集中、中转、分拣、末端配送等流程,中间过程繁琐难以保障同城对高时效的要求。另一方面,快件的多次装卸、分拣等流转,可能导致物品丢失短少而无法保证物品的安全。尤其是同城即时配送领域,更是对快递企业传统运营模式的严峻考验。
4.2 现有末端运力不足以应对同城订单偶发性离散性需求
随着我国快递业务量的逐年攀升,配送员短缺、人员不稳定、配送车辆单次装载有限等末端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而同城业务往往用户随时可以下单且货源位置相对分散,用户尤为注重时效和个性化体验,对订单的及时响应和配送时效要求很高。显然,快递企业现有人力及配送工具与同城业务要求尚存在相当差距。
4.3 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平衡难以持续发展
一方面,同城业务尤其是时效性极强的即时业务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如派单、路径规划、高峰期的紧急处理等。另一方面,为不影响原有的快递运营网络,快递企业尝试单独组建同城网络,该方式前期的人力、资金、设施等的投入较高。而由于企业市场定位偏差或者产品设计缺陷等因素,后期可能面临订单量不足以支撑资金资源投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而影响长远发展。
5
快递企业进入同城市场的建议
5.1 重新审视同城市场并规划产品群,提供差异化产品
在消费升级、零售变革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语境下,作为支撑末端服务的同城配送成为行业热点和企业竞相争夺的新领域。反观我国传统快递企业的产品线,重点布局在次日达、隔日达、三日达等时效产品,缺乏对更高时效且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战略规划。虽然近年来部分重点快递企业开始布局同城市场,但对同城时效的划分精细化不够、差异化不足、服务尚欠稳定。因此,传统快递企业需要洞悉消费者对同城配送的需求,然后对既有产品线进行改造或升级,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5.2 跳出固有货物转运思维,创新运营模式
传统快递企业的同城快递采取总仓中转然后分拣配送的模式,通常最快只能做到上午收下午到,很难满足用户对更高时效的需求。而借鉴目前市场上即时配送行业的运营模式,共同点是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或提高中转效率。因此,传统快递企业需要创新运营模式,例如尝试采取直拿直送、站点微分拨、流动中转等新型模式。
5.3 精准定位核心消费群体,多渠道获取用户流量
从同城配送消费群体来看,大致可分为B类(企业/商家)和C类(散户)。前者使用频次高、业务需求量大、订单相对规律,后者使用频次低、需求离散、易于口碑传播,两者对同城配送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较高的用户流量可形成规模经济从而摊薄平均成本,也有利于改进信息系统对订单的分配方式从而提高操作效率。因此,传统快递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定位找准核心消费群体和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尽可能地提高订单量,最终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5.4 尝试借助外部力量优势互补,降低运营风险形成双赢
当前同城市场竞争激烈,前期投入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收到成效,传统快递企业切入必然存在一定风险。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跨界为此提供了新的切入路径。跨界的关键在于双方或多方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形成优势互补并为同一个目的倾注力量。对于同城市场而言,传统快递企业的突出优势包括散落在城市各处的网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客户资源,劣势则在于末端运力不足、服务欠稳、缺乏同城快速配送相关技术及运营经验。放眼全行业,传统快递企业至少在“网约车”等共享出行平台、社会人力众包平台、本地经营的新型互联网同城配送企业等领域互补性较高,存在跨界的可能性。因此,传统快递企业不妨根据自身优劣势,尝试在不同行业借助外部力量形成资源互补进入同城市场,形成双赢。
6 结语
新时代,邮政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广泛的更高要求寄递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消费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同城市场重要性愈加凸显,同时也成为快递企业布局未来的战略新方向,其配送模式也必将面临深刻变革。从国内重点快递企业的同城布局来看,尚处于探索期。谁将会脱颖而出,抢占市场先机,让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