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猜想:出租车+闪送会让滴滴成为物流公司吗?
未来,滴滴是否在运人的同时也能「运货」,真正变身为一家物流公司呢?

滴滴做同城配送的市场需求客观存在,但值得规范的管控点也有很多。

作者 | 罗汉(运联传媒记者)

*运联传媒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如果说2018年除了世界杯还有什么精彩的对决,那肯定是美团打车VS滴滴外卖的跨界之战。

今年6月22日,美团点评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估值达600亿美元。2017年的美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为了拓宽自己的业务领域,美团点评又在出行领域和滴滴进行「网约车大战」。

在美团APP中,早就上线了跑腿代购的业务,其中在这个入口中有一项关于同城即时送的业务。2017年4季度,美团点评日均活跃配送骑手数量约53.1万人。

2017年,美团点评通过自有配送网络完成约29亿单配送,占全平台即时配送交易的70%以上,年平均每单配送时长约为30分钟。美团已经在无形之中搭建了自己的即时配送网络。

对此,滴滴做出的回应是滴滴也能送外卖,目前将上线第五个城市,7月份进驻郑州。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除了外卖,利用滴滴来做同城配送的生意正在暗流涌动。

与滴滴外卖不同,这项生意更多的是用户与司机的自发约定,不久前,笔者就亲自体验了一把。《运联传媒》经分析认为,如果滴滴做同城配送的用户习惯被养成,不排除未来滴滴官方正式发展这项业务的可能。

那么同为巨头,互为竞争对手的滴滴是否也有能力做到即时配送呢?未来,滴滴是否在运人的同时也能「运货」,真正变身为一家物流公司呢?

- 1 -

滴滴转向同城物流的可能性

最近,笔者亲身体验了一把滴滴版同城闪送。

笔者在体验滴滴司机时,接到一笔「送货不送人」的单子。一开始,笔者以为是偶然情况,但在后续乘坐滴滴的同时,通过询问司机是否接到过「送货不送人」的情况。笔者发现,在询问的司机中有70%以上的司机都有接到过这样的单子。

虽然滴滴并没有公开引导即时配送的场景,但是用户却通过滴滴这个工具进行了即时配送的消费,进行了场景搭建,颇有无心插柳的情景。

即时配送领域有三个用户关注的方面:时效、价格、服务。其中时效属于第一要素,即时配送就是用价格购买时间的服务。服务属于附加值的产品,例如上门、预约服务、运送可视化。

2017年全年,滴滴出行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不含单车及车主服务),相当于全国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过5次车,日订单规模达到2500万单以上,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在全国1.4亿的网约车用户,有1.2亿是滴滴用户。

在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滴滴出行相对于即时配送更显高频,并且滴滴有着巨大的用户池,网约车司机就像是天然的「骑手」。因此,滴滴进入即时配送的领域也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有着网络和运力的基础。

- 2 -

同城版的车货匹配

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滴滴司机的场景,从物流角度看,整个过程就像一次同城版的车货匹配。

首先,笔者根据订单指引到达目的地后,乘客并没有选择上车,只是留下了两箱海鲜(加了冰袋大约20公斤),并约定送到指定目的地。

在笔者检查了乘客(发货方)的货物并留下其联系方式后,乘客提前告知收货方车辆信息。即将抵达目的地时,笔者提前联系收货方,双方到达最后约定地点进行货物交接。整个送货过程所耗时间44分钟,全程21公里,送货价格61.28元,平均每公里2.9元。

对比美团,笔者以同等重量20公斤的生鲜下单,距离20.8公里,计费总价显示为54元。假若以同等距离21公里计算则加收2元共56元,平均每公里2.6元。

再对比顺丰于近期推出的「同城急送」产品,顺丰能运送的最大重量是10公斤,同以生鲜为例20公里的距离费用约55元,平均每公里2.75元。

从左至右分别为:滴滴、美团、顺丰同城急送

以上虽然只是简单的价格比对,实际的即时运送过程中还涉及到诸多其他价格因素,但由此可以看出,滴滴在定价上并没有很大差异。

那么下一个问题便是,滴滴自身的产品设计是否匹配同城配送的要求?

从滴滴本身的业务模块上可以分为两个方向来看:一个是滴滴快车,另一个是滴滴顺风车。这两个模块在同城配送上已经给用户提供了两种服务选择。

首先,滴滴快车提供的服务属于即时配送。通过APP能够随时进行定位下单,在城市中的回应时间一般在0~3分钟之间。整个送货时长,以北京为例,五环以内的配送总路程约50公里(五环总长98.58公里),不超过6个小时。

其次,是滴滴顺风车。对比快车的即时配送,顺风车提供了更为低价的预约配送服务。由于目前受到安全方面的监管,目前的顺风车预约时间从早上5:00至夜间23:00,与其他的即时配送公司的时间相差无几。

而顺风车的好处在于,能够降低用户的送货成本。如果成功拼车,还有更多的优惠;并且相比快车,顺风车只要被成功接单,价格也属于一口价,避免了更多收费。

从滴滴的战略层面来看,滴滴现有的业务与同城即时送的业务并无冲突。甚至滴滴可以直接在APP的上方添加一栏「送货」、「拼货」就能直接将流量导入。

即时配送属于点到点的运输,恰好在这方面滴滴有着天然优势。滴滴系统呼叫司机的响应速度更为迅速。滴滴在打车流程当中所感知的对象是司机和乘客双方,通过平台算法,找出目前的最优线路。

并且滴滴通过网约车进行送货,相比骑手有更多的空间,因此有更多的货物种类选择,货物重量上限也更高。除了常见的钥匙、鲜花、生鲜,在大量书刊以及文件的运输上,滴滴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 3 -

争议与未来

对于这样一项民间自发的需求,安全性与监管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此前,杭州就有媒体报道过出租车公司被发现有类似的做法,媒体咨询律师后,律师表示这种行为可以界定为民间约定的「跑腿协议」。因为公司并没有正式推出闪送业务,不能视为快递,因此也不存在申请牌照的问题。

但由此引发两个问题:第一,如果货物运输途中发生损害,如何确定责任?第二,如果碰到违禁品该如何处理?

笔者了解到,一般来说会发生两种争议。第一种是基于时效的争议,用滴滴「闪送」图得就是快,如果时效达不到要求,怎么办?

另一种情况就是,货物本身发生损害。不过有司机表示,这种事情托运人和司机都会有所判断。托运的东西能不能运?是否有包装?在途中是否会有货损的可能?如果司机认为有安全隐患,可以拒绝。换句话说,目前更多依赖于司机的个人判断。

并且,滴滴即时配送目前无法提供门到门的服务,需要发货方以及收货方提前到达目的地来进行交易。这其实也意味着,这项服务对于目的地的场景有所限制。

对于紧邻马路的商务型写字楼来说,到路边等个滴滴快递和下楼等个外卖差不多。但是,对于社区场景就不大适用了。这种场景的限制,可能使得滴滴「闪送」更多还是偶发性需求,能否成为主流,还有待观察。

但对滴滴而言,在已经拥有强大的城市运力调配能力的前提下,此业务作为一种市场补充,特别是滴滴在主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把这项业务作为一项增值服务开展,并无不可。

综上,《运联传媒》认为,未来滴滴踏入物流行业并非无可能。看看今天的美团打车和滴滴外卖,未来也许滴滴快递、美团闪送都不稀奇。

城市商业环境中,我们一直紧盯着着身边的同行对手,却容易忽视圈子以外的对手。正如滴滴千辛万苦坐上网约车首把交椅时,却没想到自己早已被送外卖的美团盯上。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互联网时代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对手是谁;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身披金甲,踏着七彩祥云,拿着如意棒,从你上面给你当头一棒。不过,这种跨境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最终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