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曾经厌倦的品牌特卖,为什么成就了爱库存?
传统的电商特卖有哪些痛点?爱库存从中抓住了哪些机遇?巨头唯品会的回马枪,爱库存怎么面对?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
作者 | 贾艺超(运联传媒记者)
*运联传媒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过去的电商大战中,以解决品牌商库存为切入点,诞生了以唯品会、返利网等为代表的品牌特卖平台。电商渠道为品牌商的库存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但却并不是最好的出路,以至于在服装行业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中国所有的服装工厂都停工,剩下的库存中国人三年都穿不完。」

被库存捆绑,对品牌方来说依然是很大的痛点。在适应新时代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品牌方遇到了更多的新问题,但在王敏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王敏的创业也是从特卖开始的。

- 1 -

发现另一个群体,促使爱库存从工具转向平台

过去的几年里,品牌商解决库存问题通常是靠打折促销、加大电商渠道投放、转投三四线城市等,商业手段花样繁多,但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商又开始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一是,打折促销、电商渠道投放,扰乱价格体系。

品牌商处理库存时通常是低价转让给批发商,窜货现象在所难免。而通过电商渠道的投放,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平台上所有的定价会被搜索引擎收录。长此以往,对品牌商带来价格体系和品牌的伤害,因此,一些品牌商宁愿以销毁的形式来解决库存。

二是,品牌商对三四线城市的渗透成本过高。

中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且还在不断高速发展的市场。但是从渠道方面来看,一二线城市主要被一些有雄厚实力的全国性经销商所垄断,而三四线城市则大多为一些小的经销商。因此,品牌的渠道铺设成本较大,并且有些下沉市场收效甚微。

创立爱库存之前,王敏先是从线下做起,经营一家线下库存仓库。而正是他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发现,或许能为上述问题找到一条出路。

「他发现,那些去特卖仓、特卖场购买商品的人都不是 C 端用户,而是一些所谓的代购。这些代购是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我们思维定式上觉得,代购可能就是跑欧美、日韩线,把国外的好货带回中国,给一二线城市用的人。但其实,市场上还存在另外一个代购群体。他们在一二线城市活跃,专门跑这种特卖仓、特卖场,然后拿到特卖的货源,卖给三四五线城市那些下沉市场的消费者。」爱库存市场总监袁敏浩这样说。

这个发现,让王敏将爱库存的切入点,从一个特卖工具的思路转向了去做平台,创新性地做出了 S2B2C的商业模型。

- 2 -

私域流量、下沉渠道解决品牌商难题

那么,王敏所发现的代购群体,抓住了什么?

第一,去中心化的私域流量。

「原先在传统电商平台进行图片分销的店主,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而经过多年积累,其粉丝已在微博、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沉淀下来,形成了独立的私域流量。这些『失业』的店主,其中包括大批一二线城市的全职妈妈、服装店主等群体,通过奔走于线下仓库、工厂店、特卖场等渠道开展代购,逐渐发展起基于『私域流量』下的社交平台交易群,掀起了职业代购热潮。」王敏说。

品牌商的需求,在于能够不伤害价格体系和品牌的条件下去库存,因此相比于过去的2C特卖平台,王敏看中的是代购群体所拥有的去中心化的私域流量。

「我们的模式是通过微信社交生态去做分销,所有的分销都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面消化掉的,是一个私密的场景,不会被搜索引擎收录。另外,限时特卖,某个商品上来了,我们就挂两天,能卖掉多少就卖掉多少,之后也不会有这个价格出现了,所以不会影响品牌方的定价体系。」袁敏浩说。

第二,更为匹配的下沉渠道

正如前面所说,品牌商在一二线城市有着相对成熟的分销体系,然而在下沉市场中,渠道的抓手相对分散。而这些面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流量分销商品的群体,是社交体系自生的产物,同样也是品牌库存货源销售的绝佳渠道,拥有足够下沉的消费人群契合及需求匹配。

因此,爱库存为职业代购服务。王敏常说的一句话是,「成就了代购,成就了品牌方,成就了员工,自然就成就了爱库存。」

- 3 -

如何顶住巨头的回马枪?

社交电商,自2017年开始迎来了一波大爆发。我们熟知的拼多多的上市,就是典型的案例。同时,基于社交平台的S2B2C模式,云集于今年4月拿到了1.2亿美元 B 轮融资,好衣库于6月拿到1.5亿元融资,爱库存于7月拿到5.8亿元 B 轮融资。大额资本进入,正催化着这个市场。

若论特卖,唯品会是鼻祖。而唯品会的社交电商,则是昙花一现。2015年,唯品会也曾做过社会化分销尝试——「唯享客」,可以把购物体验、商品价值等信息以H5的形式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然而,这款产品除上线消息外,再无其他曝光。

随后,唯品会开始涉及跨境电商,并从2017年开始,除了原有的「特卖」之外,加入了更多新元素,变成了「全球精选,正品特卖」,同时在新款、正价商品等更高附加值、更高利润率商品的市场布局。

而今,唯品会又杀了个回马枪,于8月10日,推出专业代购批发平台——唯品仓APP,旨在服务广大代购、批发群体,借助微信社交平台快速为品牌方清库存。爱库存如何顶住巨头的回马枪?

这样的局面,王敏似乎早有预料,所以爱库存只能选择「深挖价值链,快速奔跑」。

1)赋能微商。

市面上有靠会员费去盈利的平台,但是他们不靠卖货去赚钱,而是靠拉人头去赚钱,就会变成一个会员制电商。爱库存的赢利点,则主要在于品牌商的差价。因此只有微商的效益更高,爱库存的盈利才能最大化。对于平台微商的培养,爱库存分三步走。


王敏和代购们

第一步,进门。To小B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所以爱库存设置了一个进入的门槛——会员费,或者是通过朋友的邀请,而不是直接开放2C。

第二步,GMV 考核。爱库存整套VIP 体系的搭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职业代购。对于职业代购的筛选,爱库存用 GMV 的考核来做标准,考核期限为一个月。

第三步,培训。对于考核未通过的代购,爱库存会对他们进行培训,之后如果依然达不到要求,则会清退,支付的会员费一并返还。

2)对接资本方资源。

爱库存并不缺钱,但不到一年时间,其连续进行了两轮融资,融资总额近6亿元。

据袁敏浩透露,爱库存的模式就决定了其本身的现金流会很好,是一家盈利的公司。所以,拿融资最关键的点不只是因为钱,是因为资本方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A 轮领投方钟鼎创投,在物流行业拥有丰富的资源,钟鼎的进入为爱库存带来了德邦物流、腾讯云等战略合作伙伴。

「仓储、物流中心、分拣打包等等,这些事情不是说你去找一个第三方或者外包就能解决的,必须要有一个强绑定的平台去深度合作。」袁敏浩说。

B轮领投方为君联资本。王敏认为在接触的众多基金中,君联资本是最懂服装行业的一家。他们曾经投资过拉夏贝尔、星期六鞋业、匹克运动、七格格等知名的鞋服企业。一方面君联深知服装行业的库存之痛,另一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品牌商资源。

借助这些资源,在B轮融资后,爱库存的库存解决方案将走向纵深,将建立起包括S2B2C、批发、出口在内的立体化销售通路。同时,爱库存的「出海」计划也正在实施中,对标美国最大的库存分销商T·J·MAXX,将价值向海外市场延伸。未来,全世界的库存商品,都可通过爱库存进行销售。

3)下沉做重。

目前爱库存还不是一个重的模式,上游品牌商通过 ERP 对接等方式,共享库存,然后下游通过数字化、图片化手段,将商品信息消息化,对接小 B 端去推广。

袁敏浩表示,B 轮融资后,我们除了在人才建设方面、控货方面投入,最主要的是还会去建一些相应的供应链、物流、仓储。目前,爱库存在宁波市已经建立了一个大运营中心。

 

 本文系【新物流案例系列报道】之一 

赞  0 收藏  2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