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为什么不愿给你送货上门?转型电商后会变吗?
现在,宜家开始做电商了,卖场里的「宜家民间后援团」会失业吗?

来源 | 云链观察,作者 | 房煜
*《云链观察》原创内容,转载请申请授权

宜家终于改变了!

最近宜家宣布在中国国内市场开展电商服务,首批试点涉及5个省市的35个城市。虽然姿态谨慎,但是宜家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做电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宜家要为你送货上门啊!

从电商的逻辑看,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些年来,你在宜家购买大大小小的家具,真的有使用过宜家自己提供的配送服务吗?

这不是说,宜家没有给你提供配送服务。而是说,过去宜家在中国内地市场提供的配送服务,几乎等于没有,仔细看看宜家的配送条件,那就是一个暗示「你不要用」的条件。

也正因为此,在宜家的卖场出现了一个专有的职业,他们自己有车,熟悉宜家的产品,能够为你提供行话叫「送装一体」的上门服务,并收取远低于宜家官方的送货服务费。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宜家民间后援团」。

对于熟客,他们甚至还有垫资功能。笔者就认识这位的宜家民间后援团,是姐弟俩。有一次,笔者想要的家具分别在北京宜家的两个不同卖场,这姐弟俩分别出动,各自买了指定的家具后,再集中统一配送,服务非常到位。

当然,宜家如果真的在全国大范围开展电商服务,我倒是很担心起这姐弟俩的生意来。在这里我们不妨严肃的探讨一下,过去的宜家为什么不愿意给你提供上门配送服务,家居配送究竟有哪些痛点,这些痛点正是未来宜家的电商业务要面对的。

- 1 -

宜家:抠门的典范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网上找到的宜家的配送标准,通过这份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几个特点:

  • 配送门槛较高,价格较贵。根据宜家卖场内一般桌椅板凳的价格,很多时候,配送价格甚至会超过商品货值;
  • 配送成本需要经过复杂计算,不存在一口价;
  • 配送时效模糊,难以保证配送时间。

所以宜家这样的配送方案,核心就是告诉你三个字,不要用!五个字,最好自己扛!

那么我们要来仔细思考下,为什么?

首先,肯定和宜家所谓的DIY理念有关。既然你都能自己装家具,为什么不能自己搬回家呢?

其次,据说和宜家的环保理念有关。宜家一向以注重环保闻名。因此在宜家的卖场里,很多小件物品都只有非常简易的包装,以节省包材。从物流配送角度,这种包装状态也不太适合专业物流配送,磕坏了算谁的?配送需要再次包装,消耗包材。如果你自己搬,磕坏了当然算你自己的。

在笔者看来,这些理由还是比较表面的理由,最根本的理由,还是配送上门这件事,从成本角度考虑,不划算。

宜家的家居很多人说是靠设计打动了年轻人,我觉得设计也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价格,或者说性价比。宜家的理念是给消费者省钱,同时自己也要拼命抠成本。

无论是宜家的仓储式卖场结构,还是配送时的斤斤计较,无不体现着宜家的成本思维,通过极高的性价比,吸引消费者自己付出时间成本,增加门店的吸引力。所以有人说,宜家的商业模式,本来就是反电商而行。

- 2 -

难以平衡的成本

送货上门这件事显然与「拼命抠成本」这件事相悖,原因有以下几点:

1)订单的碎片化与消费者的年轻化

订单的碎片化并非新零售起来或者电商时代才会有,在宜家的卖场早就出现了。

原因在于,第一,宜家的家具不仅简易便携,而且很多体积小而轻,有很多产品的装饰美化作用胜于实际功用。这样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减轻了购买者的心理负担,可以随用随买,不一定一次买很多。

宜家的仓储式卖场和沃尔玛一脉相承,但是沃尔玛的「一站式购足」的理念其实在宜家并不适用。很多宜家的用户都是搬来搬去的年轻人,他们去宜家买家具,很多时候是为了给已有的房间「添添补补」,这和新房装修需要一次购齐主要家具家居用品的需求完全不同。所以,宜家的很多家具也是「百搭」产品。

从消费习惯来说,宜家产品的消费频次远远高于一般的家居建材城,宜家是通过设计和性价比,生生把一个低频市场做成了一个高频市场,随之而来的则是物流配送成本的不堪重负。

这样的产品组合扩大了适用场景,增加了销售。但是从物流配送的角度看,这就是灾难。今天送一个台灯,明天送一个沙发垫,这种碎片化的订单一旦放开,人员、车辆的物流成本怎么办?所以从宜家的角度看,必须抬高配送门槛,避免配送资源被滥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除非你一次买上几千块钱的货值,否则别让我送。

2)上门安装

既然都送货上门了,是否需要提供安装服务,虽然宜家提倡DIY精神,但是对于现在很多饭都不会做的年轻人,面对诸如双人床大衣柜之类的大家伙,你确信他们能看着图纸准确无误的、而且自己毫发无伤的装好?

都说到家服务的兴起是由于懒人经济的兴起,那么请问,对于一个懒人而言,出门买盒饭和自己安装家具,哪个更令人崩溃?

从宜家的角度看,如果一旦提供配送服务,最好的办法还真是送装一体,因为从成本和效率角度看,宜家的很多家具对于会装的人并不复杂,无须再约时间再上门一趟,那才是浪费油钱。但是这里又带来一个问题,要么开车的司机同时熟悉产品,可以胜任;要么需要一车至少两人,这又需要内部大量的人力培训,这也是成本。

3)售后难题

宜家的服务精神在业内算是不错的,如果发现产品有瑕疵,沟通退货也是比较方便的,比较麻烦的就是得返回门店。但是对于物流人员来说,这也是松了一口气。如果配送放开,消费者要求退货的时候,究竟要不要上门取货?

理论上买东西都送货上门,退货更应该如此。当然也可以让消费者寄回来,但是运费谁来承担,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此外,在没有工作人员验收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消费者寄回来的产品符合退货标准?逆向物流本来就是一个比正向物流更让人头疼的问题。

4)货损问题

家具产品不同于整箱搬运的快消品,其在搬运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货损,如果多数配送工作由宜家自己的工作人员完成,那么一旦发生货损,不仅这一票货白送了,还需要承担货物本身的损失,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由消费者自己负责配送,那么只要付款离开门店,货权就已经发生转移,每个人都会自己格外小心。

- 3 -

「民间后援团」的价值空间

说了这么多原因,下面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卖场里那些「宜家民间后援团」愿意干这个活。

首先,是市场需求客观存在,同时,由于是私家帮忙,单量其实不会太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放心使用这样的「帮助」。

其次,家居配送安装,无论是从时效、配送安装需求方面,都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服务。在卖场里,「后援团」与潜在客户都是边走边聊,边逛边聊。其实消费者节省了金钱,但是节省的代价是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去与「后援团」们一一沟通,试探,讨价还价,只是这个过程发生在卖场里,大家并不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且面对面沟通,效果更为直接,远胜于与客户的电话沟通。

第三,从「后援团」的角度,他们不存在额外的人力成本。挣点钱就是自己的。

这个道理和夫妻老婆店与正轨便利店的竞争是一样的。夫妻老婆店愿意开通宵也好,愿意晚上十点关门也好,都是自己说了算,根据生意状况自己掌握。因为他们是自己给自己开工资。不像品牌便利店,夜里排班还要给加班费。

这种看似散漫、随意的劳动力安排,在面对非常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时,还别说,效率有时候很高。一般说来,「后援团」的配送时效没有超过24小时的,送完你这一单,人家还惦记着下一单,一个床板在人家放三天相当于占了人家的库存周转。

换句话说,个体户面对个性化需求时,很多时候是最优解。

现在,宜家要开始做电商业务了,那么未来宜家会如何面对配送问题?这些「宜家民间后援团」又会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