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顺丰,京东物流们的这十年!
这十余年间,京东物从最初的自建物流只为自有电商平台服务,到独立运营,再到进军C端快递,经历了行业间的竞争与沉浮。

到2018年,京东物流已经走过了10余年,快递物流业风云起伏也有二十多载。无数创业者征战其中,有人黯然离场,有人征战江湖。

天天快递被收购、全峰、快捷谢幕、能达覆灭、星辰急便陨落……三通一达、顺丰、德邦接连上市,京东、苏宁重金投入物流领域。

这十余年间,京东物从最初的自建物流只为自有电商平台服务,到独立运营,再到进军C端快递,经历了行业间的竞争与沉浮。

 

起步即寒冬

2007年,刘强东提议在全国大范围修建仓库建立物流站点。

这一年,改革开放马上三十年,自由开放旗帜洪亮着,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欲望浮现,热度升腾。京东开始自建物流,而这一举措完全建立起来要耗资10亿元巨资。

而民营快递在这几年也飞速发展,顺丰早在4年前就开辟了航运市场,一口气与扬子江快运签下5架737全货机,其中3架用于承运快件。申通也在2006年通过加盟和承包等方式形成,并形成网络。

到了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刮来,这时京东已在物流上砸掉数十亿元。京东启动了第二轮融资,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估值从1.5亿美元一路降到6000万美元,仍没有投资人愿意出钱,京东资金链出现问题,濒临破产。

彼时,中通速递正式成为淘宝网“推荐物流”之一。

 

对垒

正如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刘强东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2009年初,京东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著名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的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联合注资,起死回生。京东物流连同一起复苏。

电商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天猫迎来了第一个“双11”,很多电商公司拿到了投资。

随着电商的发展,物流迎来了春天。

一是,民营快递有了牌照。

2009年新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出台,首次明确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其中规定: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去的快递经营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外商不得投资经营新建的国内快递业务。

另一个是,电商快件带来的包裹量不断增长,在2009年的“双11”上,众多快递企业严重爆仓。

不过,电商的发展在给快递企业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激发了阿里、苏宁与京东之间对于物流资源的争夺。

2010年,京东当当大打价格战。2013年马云表示,投资3000亿元建立菜鸟网络,菜鸟已经形成了快递、仓配、末端等多张物流网络,并在跨境物流和农村物流上形成了重要战略布局。

这个刘强东没有放在眼里的菜鸟网络给京东物流带来了冲击。刘强东曾表示:“快递行业只有顺丰和京东两家”。

还有一个是苏宁,2012年京东苏宁爆发价格战,后面苏宁收购了天天快递发力物流。

除了电商物流,快递公司极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京东物流形成竞争之势。

2015年,民营快递企业申通打响上市第一炮。第二年,圆通成功借壳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登录A股的快递企业。此时,圆通已经定了15家波音飞机,已通达93个机场,航线覆盖100多个城市,开通航线近800条。中通快递欲融资10亿美元赴美IPO。

虽然这时的京东物流还只是服务自家的电商物流,但是作为阿里的合作伙伴“三通一达”还是给京东无形中增添了一丝压力。

不得不提的是,还有被刘强东认为最强的竞争对手顺丰。

这一年,顺丰的全货机队已经达到30架,并搭建了以深圳、杭州为双枢纽,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

为此,京东进一步夯实基础,2015年在自建物流的基础上,在北上广等地修建物流配送中心。而此时京东的仓储网络已覆盖39个城市,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优势已经初显。

 

开放

除了自建物流、仓储中心,2016年底,京东开放自建物流

当年11月,京东正式对外宣布,京东物流作为一个品牌全面开放给社会。之前,京东仅仅只是为一些第三方平台POP商家提供服务。

此后,京东的商家快递快速发展,其商家快递整体产品体系也涵盖了特惠送、特准送以及同城4小时达。

其中,特惠送主要是公路运输,核心城市同城、同省次日达,跨省隔日达;特准送即航空运输,跨省次日送达;而同城4小时达就是即时配送,4小时送达、次晨达,目前只有广州开通此服务。目前,京东的商家快递(电商B2C)已开通41个城市上门揽收服务,实行365*24*7全年无休。

同年3月,京东发布物流了首支宣传片,展示京东的仓储物流,包括提供线上线下、多平台、全渠道、全生命周期、全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也正是2015-2016年期间,京东启动了无人机项目,与顺丰一同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

京东、顺丰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发布无人机产品。

2015年,京东无人机项目启动,顺丰也成立朗星无人机,据说实际更早。2017年,京东实现末端无人机常态化运行,顺丰自主研发的Manta Ray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问世。今年2月,京东获批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试点企业,在陕西全域正式开启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应用。随后3月,顺丰荣获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率先进行商业化运营。

顺丰Manta Ray

 

无人仓也从 2016年开始建设,到去年上海第一个无人仓投入运营,目前已经有27个自动化的无人仓库投入运营。

2017年初京东发布财报宣布实现首次盈利,这一点上也从侧面证明了京东物流完成阶段性的铺设。此前10年京东物流一直在烧钱建网。

不过,京东物流开放正式驶入快车道,还要从去年4月成立子集团后算起。

 

新生

2017年4月,京东宣布京东物流独立运营,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运营体系负责人王振辉出任京东物流子集团CEO,向刘强东汇报。

独立运营后的京东物流充满雄心,计划在五年后成为年收入规模过千亿的物流科技服务商。 此时的京东物流已经建成了庞大的物流网络,拥有数万人的配送员规模,基础优势明显。

实际上,从2017年年底,京东从顺丰手里“抢”走网易严选的业务就代表着这场战争已经打响。

2018年初,京东物流获中国物流行业最大单笔融资,融资总额约为2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局集团、腾讯、工银国际等多家机构。

2018年5月,京东拉谷歌入伙,京东获得5.5亿美元谷歌投资,这也标志着京东国际化 战略的开始。

刘强东表示:“在今后的十年,京东的供应链服务也将大力输出到全球市场。”而此时,京东做仓配一体化的业务已经非常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十一前夕,京东物流接连出了几个大动作,正式与顺丰死磕。

第一,切入个人快递。

9月,京东物流宣布上线个人快递,进军高端市场,挑战顺丰。打开“京东快递”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看到京东快递的揽收范围已覆盖北上广三地,未来将逐步扩大到全国。

同时宣布进入这个领域的还有圆通,圆通最新发布了“承诺达特快”。

不过,顺丰已经在C端建立品牌效应和粘性。目前,顺丰已经打造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点线面一体的直营仓配网络体系、梯队化的物流人才支撑体系和闭环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这些是京东物流在C端市场短期难以超越的。但有行业人士认为,一个好消息是,个人快递行业仍处于增长通道,京东此时染指个人快递业务不算太晚。

第二,10月18日,京东物流宣布在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强调要携手社会各界一起,重构全球供应链,共生发展。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称,“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构建“双48小时”通路,实现中国48小时通达全球,并提升世界其他国家本地物流时效,实现当地48小时送达,帮助中国制造通向全球,全球商品进入中国。”

英国著名的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所曾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物流是供应链的核心承载点。

在2018年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发布了涵盖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在内的六大产品矩阵。

其中,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会上强调,“供应链产品在京东物流的六大产品中成为最核心的部分,其他方面都将围绕其展开。”在他看来,京东物流的智慧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让其向传统物流企业巨头发起较量时更具底气,与此同时,还为其树立起的稳固的护城河,使得竞争对手短时间内难以超越。

实际上,此前,刘强东就表示,未来10年,以京东物流为载体的智慧供应链服务是京东的战略重点。

另一边,顺丰也在前不久宣布,花55亿收购DHL在华供应链业务。顺丰控股在公告中写道:“通过本次交易,顺丰控股将整合高质量的供应链物流资产,降低探索学习成本,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战略能力。”

也就是说,顺丰用55亿元,不仅换取了需要数十年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能力,还完成了与国际物流企业的搭线。

而马云今年也宣布阿里巴巴将投入千亿人民币来打造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如果千亿不够,会投资几千亿,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物流。

第三,航空战略。

11月6日,京东物流的第一架全货机成功首航,京东物流从此进入全货机时代,京东物流正式成为国内物流行业继顺丰、中国邮政EMS、圆通速递之后,又一家拥有全货机的企业。

这也为京东物流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的建设之路再立新坐标。

据了解,京东物流还和南航、国货航、东航物流等企业达成了合作,在民航客机的腹舱航线领域做了诸多布局。

不过,相较顺丰的“48架全货机+散航”所构成的“天网”,京东还需要时间,至少在资金、人才、航线资源、管理经验等方面目前还困难重重。

国家邮政局10月份发布的统计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邮政行业拥有国内快递专用货机100架,邮政、顺丰和圆通3家货运航空公司快件已占据国内航空货运运输量40%以上。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