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并不是所有的京东亚洲一号均是全程无人自动化。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作者 | 陈晓曦
亚洲一号可以说是电商仓储领域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运营中心,一般设有立体库区、多层阁楼拣货区、生产作业区和出货分拣区等不同功能区。上海亚洲一号是京东的第一座具备较高自动化水平的运营中心,在此之后,京东便将其新建的、自营的运营中心统称为「亚洲一号」。
而根据其自动化程度的不同,亚洲一号可以划分为高度自动化项目、适度自动化项目、普通园区三种类型。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亚洲一号均是全程无人自动化,这也就难怪之前有财联社记者卧底暗访了一座位于华东的「亚洲一号」之后,认为京东对外宣称的90%自动化程度是不可信的,很可能他暗访的只是一座适度自动化的亚洲一号。
亚洲一号收货入库、分拣出库的主流程与普通仓库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其应用机器设备、算法规划之后,改变了一些操作细节,提升运作效率,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数量。
亚洲一号收到货物之后,借用 AS/RS 系统(自动存取系统)实现高效的入库,并存放到立体库区;收到订单后,由机器设备拣选出相应货物,并经由传送带运送到生产作业区进行复核打包,实现货到人的拣选,最大化降低人员投入,提高分拣效率,在打包区甚至可能使用打包机器人实现自动打包;打包好的包裹通过自动化的输送系统从出货分拣区流出,装上货车;同时利用多种设备、策略控制,实现主动补货、背靠背补货、拆零补货等多种补货操作。
为了尽大地发挥系统及设备的效用,京东亚洲一号在库内操作中采取了以下几种作业策略:
一是,分区混编作业策略。不再采用普通库房的定员定岗方式,而是采用混编作业新型运营模式,固定区域内多任务调度,减少人员跑动的距离。
二是,基于容器/托盘的流向管理策略。扫描容器或托盘即可知道任务的流向,无需人工分派任务,并实现任务的一键领取,任务自动分配,任务找人而不是人找任务,操作人员只需按要求完成接收到的指令即可。
三是,一件一包裹策略。中件商品库内不合流,避免订单库内合流造成不必要积压,同时缩减订单复核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四是,采用多种补货策略。当拣选位低于安全量时自动触发紧急移库,空托盘转移后自动触发补货指令,实现全自动主动补货,另外还有背靠背补货、拆零补货,在此不一一介绍。
我们以京东位于沈阳的亚洲一号项目(在建)为例,为大家展示一个适度自动化的亚洲一号包含哪些内容。
沈阳亚洲一号,占地面积约430亩,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将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库房、分拣中心、设备用房及其它附属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大型办公、存储及配送于一体的仓储项目。
整个园区划分A、B两个区域,建成后将包含4个仓库(两个大件仓、两个中小件仓)、1个分拣中心,以及宿舍、食堂、设备用房等配套建筑。规划中应用的机器设备有自动搬运小车、电动托盘车、前移叉车、夹抱车、电脑、打印机、手持终端、扫描枪等,具体数量请见下图。未来拟聘用人员1500名,实行两班制生产,每天工作时间为16小时。
也就是说,适度自动化的亚洲一号,是人机结合的,依赖于系统软件、设备硬件以及人员的有机结合,从而以更合适的成本实现效率的提升;因为完全自动化甚至于无人化,显然需要更大的投入,况且有一些场景仍未能完全标准化,不一定适用于无人化。
因此,京东物流亚洲一号项目部高级总监王银学也曾表示,人机混合作业的模式成为很多仓内作业的重要解决方案,人机协同将应用于所有亚洲一号智慧物流中心。
目前,京东物流管理的仓库超过550个(包含自建与租赁),其中亚洲一号的数量在16个左右,分布于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山东、四川等省份,基本覆盖了我国几大主要经济圈。而京东物流在2017年曾宣布,未来5年将在全国30多个核心城市建设并运营亚洲一号,按此计算,目前已完成50%的进度。有数据显示,2017年京东物流投入81亿用于土地和在建工程,这笔费用主要是用于亚洲一号的投资与建设。
为了清楚了解一个亚洲一号仓库的投资和建设成本,我们收集了9个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亚洲一号的基础信息,如下表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一号平均占地面积约462亩,平均投资金额约32亿,年处理订单量基本上在1亿单左右。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了解,京东物流快递的单票收入约16元/件,其中配送端约占12元,仓储端约占4元。而利润率水平,有数据称京东物流的毛利率为6.8%,也有数据显示京东物流的整体运营利润率在5%-10%之间,为方便计算,我们取最大值。至于订单量,按1亿单/年来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天需处理超过27万笔订单。(运联传媒 ID:tucmedia)
因此,我们可以估算出,一个亚洲一号的年营业利润约为0.4亿元,估算过程如下所示:
亚洲一号年营业利润=年处理订单1亿件*仓储端收入4元/件*运营利润率10%=0.4亿元
上文已写到,一个亚洲一号的平均投资金额约32亿,按0.4亿元/年的营业利润,其静态投资回收期高达80年。
当然了,这个数据仅是估算值,仅供参考;不过相信无论再怎么调整,其真实的投资回收期也很难小于仓储用地50年的使用年限,因为我们这里使用的还只是营业利润率,而不是净利润。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京东物流为什么明知投资回收期如此漫长还坚持开工建设更多的亚洲一号呢?
我想主要原因是这样几点:首先,京东也好,京东物流也罢,其资金多数来源于融资,比如京东物流2018年年初便融资了25亿美金;其次,新技术集中应用的自营仓储,有助于保障物流时效,提高用户体验,为京东商城加固护城河;再次,建设亚洲一号有助于做大资产规模、提升品牌形象、建立行业高标准,进而帮助其完成后续的资本运作,包括IPO上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