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5月6日的运联峰会现场,运联董事长褚方鸿对话德邦快递董事长崔维星,犀利问题,句句如刀,崔维星如何回应?
主持 | 褚方鸿(运联公司董事长)
嘉宾 | 崔维星(德邦快递董事长兼总裁)
整理 | 杨宏远
小船逆袭易,大船调头难。
如果要问一个行业内的既有企业梯队中,哪一类企业的发展最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答案或许并不是腰部企业或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因为,他们至少可以在行业内找到标杆,至少可以「有样学样」。
反而是那些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一方面要面临竞争者的追击,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一方面要面临比其他企业更早到来的发展瓶颈,寻求破局之路。
德邦快递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德邦快递是快运行业的标杆企业,是很多零担企业学习的对标对象,但其也在几年前就认识到只做快运业务的局限性,早早开始布局快递市场。
改名字、换logo,这几年的德邦快递和大家以往所认知的越来越不一样。德邦快递到底要如何转型?到底要如何学华为?又是如何回应大家对于德邦快递的种种质疑和不解?2019年5月6日,德邦快递董事长兼总裁崔维星来到由运联主办的2019「第八届」运联峰会的现场,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以下为现场对话实录:
褚方鸿:德邦快递是物流行业的标杆,我本人也非常敬重崔总,在运联的成长过程中德邦快递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是今天,我要站在今天在座的各位的立场上,问出大家想问而不敢问,或者说没有机会问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德邦快递2019一季度的年报公布,其中亏损4905万元是什么原因?
崔维星:首先,一季度亏损也不只是今年的事,我们过去20年可能大部分一季度都亏损。这可能和春节放假有关系。我们做企业客户比较多,他们放假,我们的收入就比较少。我们和快递企业还是有区别的,他们是做B2C的,客户即使放假,在电商上购买的商品也不会减少,但是我们B2B的企业客户,在放假期间购买的商品就会减少。我们现在也在做快递,未来我们也会越来越向电商靠拢。
褚方鸿:德邦快递上市了后,给了很多快运企业希望,但是德邦快递的市值一直徘徊在200亿左右,您认为200亿的市值是否被低估了?
崔维星:没有什么低估高估。我们现在面临着转型,从零担转到快递,转型很难,毛利率还是比较低的,我认为200亿的估值也有合理性。
褚方鸿:现在二线的快递企业生存非常艰难,正在面临被市场挤出的危险,德邦快递为什么还这么坚定地做快递?您判断一下德邦快递是否有机会冲击一线?
崔维星:我们做快递快五年时间,五年前快递市场的竞争还没有这么激烈。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的快递业务有了一点效果,增长速度也还行,做到100多亿的收入,毛利率10%左右。
快递有规模效应,有竞争壁垒,是一个大输大赢的行业。我认为德邦快递现在还有机会,和一线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当然我们的单量跟人家比还有差距。
转型挺艰难,做的好我们可能是一线,做不好也有可能是五线。
褚方鸿:德邦快递目标是不是快递的一线阵营?
崔维星:肯定要做一线,不做一线就没有活路。
褚方鸿:为什么德邦现在不叫德邦物流,要强调是德邦快递?
崔维星:我们从德邦物流改成德邦快递,京东是从京东快递改成京东物流,到底哪个好?
我的观点是叫「物流」大家不理解,从客户的感知角度讲,大家经常收快递,对快递有感知。「物流」好像是企业的事,跟千家万户没关系,我觉得这不利于品牌的传播。京东可能认为物流应该包括快递,所以它就把京东快递改成京东物流。到底哪个更好,我们要走走看。
褚方鸿:您认为企业有没有基因?基因会不会制约企业的转型与发展?
崔维星:什么叫基因?是狗,是人,还是马,这是因为基因不同。企业有什么基因?!你不想改变就没有基因,你想改变就有基因,讲基因就是没出息的表现。
褚方鸿:德邦快递现在投了福佑卡车,投了十几家企业,德邦快递的投资逻辑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是德邦快递看好的企业?
崔维星:我们投资了12家企业,算投得不少,其实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想让我们投资也很难。
德邦快递的投资,第一,调研比较仔细;第二,我们吸取了过去一些不成功的经验教训;第三,我们尽量找和德邦快递的业务有互补的,或者未来有进一步合作机会的企业。
褚方鸿:德邦快递花了3000万学华为,为什么要花3000万?学华为学到骨子里是什么样的?
崔维星:如果要学华为,不要看书,太虚了,无法落地。我们花3000万来学华为,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训战,教我们怎么做客户,客户应该怎样分析,每个部门有什么问题,谈客户之前应该怎么做。
华为穿了很多马甲,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挣钱,华为是招招看钱的。
褚方鸿:刚才听吴春波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运联峰会演讲嘉宾)讲,他认为华为敢于发现自己的毛病,敢于治自己的病,您认为德邦快递有什么毛病?你觉得怎么治比较合适?
崔维星:看自己的病挺难的,德邦快递的毛病也挺多的。过去可能集权比较多,未来要放手,但是怎么「放」又是一个问题。
我们和华为学习,做了A级团队和S级团队,做决策时要集体决策。放权之后总部干什么?总部要想尽办法发挥团队的能力,放权不是不管了,一线要积极,总部要支持。
褚方鸿:崔总如何看待德邦快递人才流失的浪潮?
崔维星:离职每个行业都有,离职到底是好还是坏?我现在还没觉得离职不好。
离职是一把双刃剑,对公司来讲短期内肯定是不好的,从长期来说我没觉得不好。这些人离开公司有可能为我们带来很多机会。我有一句话要说,不管用德邦的人还是别的人,不要太心急,要给他们学习的时间。
褚方鸿:现在德邦快递是CEO制,崔总只做董事长,这是意味着您刚才说的「放权」吗?
崔维星:我要和CEO有一个分工,他要把公司内部的工作做得更深、更透、更彻底,我要发现外面的一些机会,或者去学习。有人管内有人管外,公司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希望能够做到「1+1>2」。
问题犀利,回答也是金句频出,这样火热的气氛自然也感染着台下的观众在现场提问环节,现场嘉宾提出一个另类的问题:
刚刚一直在问德邦快递怎么学华为,吴春波老师对华为也很推崇,还提到华为也在学顺丰,学海底捞,崔总您觉得如果让顺丰学德邦快递,在您看来它应该学什么?
崔维星回答道:「我们肯定也研究过顺丰,顺丰快递的各种流程都比我们好很多,不过我觉得顺丰的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华为相比还是欠缺一点。如果说顺丰学德邦,那太骄傲了。说实际一点的,我们在绩效评价方面可能比顺丰稍微好一点。
「顺丰过去做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成功率没有德邦快递高,但是德邦快递做的新东西太少,我们两家企业一个是往左一个是往右,应该这么说,我们应该学他们的多一点,他们应该学我们的少一点。」
在行业的竞争赛道上,超车与掉队都在一瞬间完成,转型期的企业尤其需要企业家有足够的敏识和勇气,在适当的时间,带领企业在战略上做出重大调整转变,从旧有的发展模式中挣脱出来,走上全新的发展路径。
德邦快递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调转船头,调整航向。当然,用崔维星的话来说,德邦快递还在转型中,而且转型很难。不过德邦快递的战略调整和人才输出,依然深刻影响着行业。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