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时间自营1000多台车,他说大车队有未来
是什么支撑了辰安的高速增长?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作者 | 贾艺超

4年时间,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自营1000多台车,且每年的利润还能覆盖高成长速度,这在大车队当中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是什么支撑了辰安的高速增长?

今天,如果突然冒出一家管理1000多台车的大车队,多数人会感到很惊讶。如果再进一步,这家大车队仅成立4年,纯自营,并且还不是诞生在华东、华南这样的产粮区,那么,这种事情就更难以想象了。

但这样的事情真的就发生了。辰安物流,这家诞生在山东潍坊的大车队,第一次在业内亮相就激起一片波澜。

过去几年里,业内一直流传着一种论调:「大车队是个伪命题,规模不经济」。那么,为什么辰安还要自营做大车队?它是怎么做的?

大车队被做成了「伪命题」

从大车队的业务构成来看,其发展主要得益于大型快递、快运企业的高速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2016年前后是大车队发展的黄金年代。而基于其高速发展的表象,大家纷纷给大车队下定义,早期,主要是「玩文字游戏」。

「大」即规模大,在从业者的畅想中,车辆规模可以达到10000甚至是100000台;「车」即对车的使用权,基于此,业内也曾延伸出大车队到底是该重资产运营还是轻资产运营的讨论。

因此,从实际运营中来看,大车队其实扮演了一个中间承接业务、组织底层运力、完成上游客户需求的角色。这是容易上手却很难发展壮大的一种模式,同时也间接决定了大车队的利润空间。

这个过程中,甲方要的是逐年降低成本。那么大车队怎么才能挣得更多利润?只能靠成本管控。如此一来大车队的平台利润空间与承运方的利润空间,就形成了一个最大的矛盾。

所以,从业者们刚开始站在大车队这一概念风口上时,做了很多基于集约化的事情。而获客成本高、组织分散带来的管理成本高以及利润空间单一,这些造成的规模不经济,使得大车队这个组织形态开始冷静下来,从业者们开始意识到大车队应该把货权、网络、运营、范围经济做大。

这个「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存活下来的大车队已经是少数,被收编已是最好的归宿。

不为了持有而持有

从大车队的功能上来看,主要是获取车辆的使用权,而中小车队或者说夫妻老婆店是管理成本最低的组织形式。

因此,过去的大车队大多是挂靠+自营(小部分)的形式,像辰安物流这样纯自营的企业是少之又少。

辰安物流董事长 范鹏

「我们纯自营,一方面就是因为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我能把自己管好,但是管不好这么多人,而且涉及的利益错综复杂。另一方面,运行的质量、成本也没有保障。」辰安物流董事长范鹏说。

范鹏举了一个例子:「同样一条线路,在满足载货需求的前提下,可选择的车型很多。但我们的一些线路的货物基本是轻泡货,我可以用重载车型去拉货,也可以用轻载车型,但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成本结构。自营的过程中,我们用资产管理的思路去管理和配置资产,无论是解决方案的能力还是成本的压缩,都能得到很好的管控。」

而这个过程中,范鹏也发现了新的惊喜。如今的大车队以及一些平台型企业,都逐渐将业务渗透到金融、后市场领域,辰安物流也不例外。恰恰是因为自营,运营管理、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等等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这种重运营模式下,实际上是帮数据「拧水分」,让数据更精准。

「所以,我们不是为了拥有资产而去购买资产,而是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应该往高质量发展、高竞争力发展。我觉得我说的是很基础的一件事,但是这个氛围没有人去引导。」范鹏说。

如今,像中通这样的上市快递公司,以及满帮、福佑卡车等平台型企业都自营运力。在范鹏看来,这是一件好事情,「我是真正希望有和我们一样这样认真去做大车队的人,越多越好,才能提高服务。因为这条路是早晚要走的。但辰安物流从成立到现在,我们日复一日地研究车队的升级换代,所以说,我们走过的坑,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4年时间,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自营1000多台车,且每年的利润还能覆盖高成长速度,这在大车队当中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那么是什么支撑了辰安的高速增长?

技术带来的变革

过去,大车队作为乙方,做的一直是「让甲方爽的服务」。从2015年开始,每一年大车队都伴随着「双十一」的成长而成长。因此,大车队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当甲方爽过之后,到了来年的3月份还能不能活?这种货量的潮汐变化,是影响大车队前景的一大原因。

范鹏总结过去4年时间里的经验时,能回想到的困难根本数不过来。但归根结底,其增速来自三个方面:

1)快递、快运的高速增长。快递、快运企业是大车队的主要客户。虽然老牌电商企业的增速开始乏力,但近年来新的电商平台如拼多多的崛起,以及拼多多崛起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进入「下沉市场」等多种条件作用下,快递依然能保持25-30%的增速。

同时,快运领域的厮杀也进入白热化,「万吨俱乐部」迎来越来越多的玩家,货量规模记录年年被刷新。这也推动着车队规模的进化。

2)物流金融的渗透。如果仅从资产角度来看的话,自营1000多台车,是一个极大的资金数目。而物流金融的渗透,使得100台车全款运营的成本可以释放成300-400台车。金融工具的作用下,从业者可将资金投入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3)技术的推进。技术普及之前,要管理1000多台车,无论是从管理人员的规模上,还是从管理的难度上,对企业来讲都是一道难题。所以那时,夫妻老婆店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而当技术普及之后,这种状况完全发生改变。

范鹏透露:「目前,辰安物流两个管理人员,一个管理1000多台车,一个管理1500多个司机。」

同时,范鹏还透露,辰安物流也是前段时间G7发布的小雪系统理论模型的来源,「老翟还跟我开玩笑说,当时他们要选10家做模型,辰安是全票通过的一家。」

也正是技术带来的便利,使得管理者能够将车辆、驾驶过程等作业环节进行分解,从而让管理更精细化。范鹏将这几年来的从业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话:「管理提升服务,服务创造价值。」

「我觉得,大家应该更多关心风口以下的东西。其实大车队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回到基础上来,回到怎么提升自己的价值,怎么给客户创造价值。」范鹏说道。

大车队,不是管理多大规模的车辆,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运营管理能力。如今,范鹏也在思考将自己过去走过的坑总结成标准化的东西,去赋能中小车队,做「自营+平台」的模式。而这个模式中有一点要改变,就是「车队必须接受我的管理,不然还是零散的组织方式。」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