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百吨王”:“不超载不挣钱”是个伪问题
超载一路升级到“百吨王”时代,折射的是恶性竞争的愈演愈烈。

来源:济南时报,作者:马涤明

治理超载、查处“百吨王”,现在在各地都是热词。这种全国范围内的严厉整治举措,给公路运输业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一直以来,公路运输业就有“不超载不挣钱”之说,以至于,不少地方都对“超载行规”给予一定程度的“默认”。

那么,这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严厉治超后,如果超载从此将成为历史,“不超载不挣钱”乃至“活不下去”的情况是否真会应验?中国公路运输业又是否会因治超“动真格”而垮掉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不超载不挣钱”是公路运输业真实存在的问题;而另一方面,这其实又是一个伪问题。“不超载不挣钱”是行业恶性竞争的结果,而这种恶性竞争又是“剧场效应”的结果。剧场里面,若前排人站起来,后排就不得不站起来,但结果是,最终大家仍都在同一高度上,谁也没有因为站起来而获得优势。大货车以超载手段谋求竞争优势的情况也是一样,一些货车以低价博取客户,再以超载弥补低价损失的收益,其他货车经营者也不得不跟进效仿,结果是,所有的货车经营者都采取相同策略后,大家仍然同处于相同的“高度上”——超载没给任何经营者带来好处,反而是大家都为超载所累。

超载一路升级到“百吨王”时代,折射的是恶性竞争的愈演愈烈。

貌似,货主、消费者从超载中获取了好处——运输成本降低传导到商品价格,而治超会导致运输价格提高,进而推升商品价格,最终是消费者买单?如此理解是一个误区。超载令运输成本降低,最终利好消费者,但超载导致的公共道路、桥梁的破坏、损失,最终却是所有的纳税人买单。而超载给公共道路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和交通事故,则不是经济数字能计算的。

实际上,超载并没有给经营者和大货车司机们带来实质性好处。于他们而言,是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救。于此而言,目前正在开展的严查超载专项整治,对经营者和司机们是一种救赎。

有同事告诉我,一位开大货车的亲戚刚刚失业,原因是超载查得紧,运输公司老板因“不超载不挣钱”而不得不歇业。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显然,这位大货车司机以及身后的运输公司,都面临着两种结局:要么因为“不超载不挣钱”而离开公路运输业,要么是行业竞争秩序规范后,重新以规范的经营行为接着干。

如果运输资源过剩是导致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恢复公路运输业竞争秩序,意味着一部分经营者和从业者将被淘汰出局。而不管是企业出局,还是司机另谋生路,实际上都是市场因素导致的供给侧调整的结果,而非治超的结果。终结治超游戏,不过是政府“守夜人”职能的体现——让市场的回归市场罢了。

>>>原文链接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