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进行合理而经济的资源分配,来建立应急物流体系?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运联研究院朱敏杰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企业、从业者义无反顾逆行而上,为抗击疫情,保障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因对救援物资供应链处理不到位,企业临时组建的应急物流体系难以满足疫情防控需求。今天【运联研究】带您了解,如何进行合理而经济的资源分配,来建立应急物流体系。
核心导读:
1)应急物流的应用场景主要包含交通不便的地震、洪水和区域管控的灾疫;
2)临时组建的应急物流体系运力短缺,且错配现象频发;
3)短供应链比长供应链更为稳定高效;
4)设立中心平台,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让专业的物流人来做物流,效率会更高。
1.1 疫情暴露尚未成熟的应急物流体系
从灾害源头来看,一般将灾害分为自然灾害以及生物灾害,其中,自然灾害主要包含旱灾、洪水、风暴、雪崩等,而生物灾害则包括一些动植物活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例如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此次疫情救援参与主体众多,不管是国家部门、红十字会组织,还是医药公司以及全国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都让尚未成熟的应急物流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
1.2 应急物流在各种地质场景下面对不同问题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人为、自然灾害或军事冲突而产生的物资、人员临时调配需求所服务的紧急性物流活动。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军事和非军事应急物流。非军事应急物流一般用于自然灾害与疫情中,与军事应急不同,灾害中的应急物流以社会利益为主,为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
(1)地震、洪水灾害下物流难以施展拳脚
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道路损毁导致车辆难以进出,只能通过直升机空投的方式将物资送入灾区,因此运力十分有限。有数据显示,地震中逝去的人大多是因为食物或药品需求得不到保障。
(2)疫情下道路通畅,物资分配却遭遇难题
疫情期间,国家各部门各单位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运输畅通,因此运营效率大幅提升。然而,在难以预见的疫情状况下,物资的分配却成了较大的问题。疫情期间的应急物资主要分为服务于医院的救援防疫物资以及服务于群众的生活必需品,救援物资一般由红十字会等官方认可的物资捐赠枢纽负责。缺少信息化平台、分配不透明、诚信问题较大等,都是物资分配乱象下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此次疫情下的应急物流主要围绕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监总局)为核心,民间物流企业积极响应,将物资送至疫区指定捐赠中心,然后由红十字会等枢纽进行物资分配,临时抽调军队和志愿者等进行物资配送。
(备注:民营物流企业需拿到疫区出入资质)
2.1 物资管控不到位,错配问题突出
对于疫区防疫物资紧张的问题,外界过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了产能不足上,但真正突出的问题其实是物资错配。比如口罩与防护服等都属于消耗性的、需求紧急的物资,临时组建的应急物流体系根本无法第一时间响应。
(1)缺少供应链平台中心,物资处理不准确
应急物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业务量。此次疫情下,巨大的物资需求导致供应链发生变化。而国家应急管理部此时只能起到一个全局把控的作用,对于其统筹应急救援物资调度方面的工作,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一个物资管控平台,导致不管是前端采购、库存管理还是货物流向等方面都杂乱无章。
从口罩的库存管理角度来说,全国甚至全球不同国家捐赠来的口罩,型号不一,种类繁多。虽然在大众看来都差不多,但真正能够用于抗疫前线的却占极小一部分。这些口罩如果以传统方式送至抗疫一线,匹配难度极大。因此这种情况下依旧是仓库堆满物资,而前线拿不到需要的物资。自多年来专注于医药流通领域的大型药企九州通下属医药物流公司协助武汉红十字会,负责武汉红十字会捐赠物资的物流运营管理后,虽然仅负责物资清点、分类堆码、数据统计等工作,大幅提升了物资出入库的效率和准确性。
(2)物流企业处理分散,专车体制效率低
应急物流还有另一个特点是「急」。目前体系中物资都以专车的形式发往疫区,各家物流公司对物资处理太分散,车辆不计成本,装载率非常低。并且,由于隔离期问题通常车辆「有进无出」,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物流效率。
另外,出入疫区资质的问题同样影响了末端配送。疫区内的物资配送主要以临时调配军队与志愿者为主,这些群体大多没有太多物流经验,没有线路规划概念,最终的结果就是低效率、高成本。不管是中交兴路、G7还是菜鸟网络等大数据平台,完全可以搭建平台,对物资的物流数据进行统一和整合,实现需求紧张的物资仍然选择以专车配送的方式,而不太紧张的物资则可以让零担企业承运,追求高效率的前提下降低物资的运输成本以及错配率。
2.2 春节假期导致应急临调数目剧增
疫情的发生不可预测,且正值春节放假期间,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基本上在外打工的司机、搬运工都回家过年。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提升物资送达效率,临时抽调、专车派送的量很大,人力成本与空返成本比平时多数倍。
此次疫情中,专车起到的作用很大,但具备高素质的司机却很少。这一点上,可以建议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一个仅用来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专用资质证」,从而训练高素质的司机储备。试想一下,若德邦快递、顺丰、通达系等企业的司机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司机具备该专业能力,可能就不需要大量自发的无组织车队,实现高效运输。
2.3 各阶段分工不清,交付效率低
此次疫情下全国内的应急物流体系主要分为长途省际干线物流、城际支线物流和末端配送物流三个部分。由于疫区分别隔断,拥有进入疫区资质的车辆有限,因此长途省际干线端专车运力紧缺。另外,物资进入疫区后,一般都是通过临时征调军队和志愿者来进行配送,物流公司与末端交付运力之间需要进行交付衔接。从交付端来说,整个应急物流体系没有明确的货主身份,交付目标不确定影响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效率。
针对此次疫情,传化智联、普洛斯等企业开放数万平米仓库,京东、阿里、苏宁等企业紧急援助,赤湾、顺丰等提供物资运输服务,民营物流企业在这场疫情战斗中都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物流仅仅只是应急体系的「+1项」,应急物流问题已经超越物流本身的问题,分散处理的民营物流企业们无法根本提升整个供应链效率。
3.1 短供应链比长供应链更为稳定高效
应急物流中,长供应链主要负责运距较远的物资,包含体温计、防护服、口罩等。受到疫情影响,社会援助力量比较分散,还有不少运力被用来运送捐赠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物资等。在运力本来就短缺的情况下,疫区的医疗物资需求更无法被充分满足。而整个区域被隔断的状况下,日常物资更适合更稳定的短链运输,而不需要进行全国调配。
3.2 设立数字化中台,精准匹配供应链供需
疫情一战,需求激增,导致物资缺乏,甚至在生产企业大面积复工后仍然达不到应急保障。而这并不是生产效率的问题,是整条供应链数字化能力的不足。因此,物资管理平台急需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比如,联合各家大数据平台,设立疫情数字化中台,穿透整条供应链,联合全国各地的制造资源,提升供需匹配能力;将物资的供需数据按轻重缓急划分过后,由中台进行运力匹配,适当匹配零担或专车联合运输,高效准确地进行物资需求的交付。
3.3 分阶段专业化分工大幅提升物资运达效率
应急物流本身低频,需求不可预估。在突发情况面前,我们需要建立合理冗余的应急物流体系,考虑政府与民企之间的分工配合,而不是分散处理。对于此,日本的应急物流三级制体系就比较贴近:先派出军队初期配送,而后是民营企业直接接手,分别根据政府需求与灾区需求分两个阶段配送物资。
应急体系应该依托于原有的物流体系,政府只需要负责对每个区域的人员、物资进行配置,将供应链上的活交给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而不是临时调动大量军队、征召志愿者。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可以大幅提升物资配送效率。
©本文为运联原创,作者:运联研究院朱敏杰,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