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再降,宽进严出!工信部对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征求意见
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王金玉


4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入管理意见稿》),删除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强化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

明确降低企业准入门槛

事实上,今年2月工信部就发布过一次征求意见稿,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相比上一版意见稿,此次进一步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直接删除设计开发能力方面的要求,并在修改说明中表示,此次修改准入管理是为了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之后,我国经济需要恢复,同时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门槛,能够吸引更多资本、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扩大就业的有效手段。从长远看,我国汽车行业一定是越来越开放的,改变过去严控准入的管理模式,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向发展,促进汽车制造投资的便利性和稳定性、降低排他性是发展方向。“虽然降低了门槛,让想来的都进来,但政府会拿着‘大棒’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发展质量。”闫建来说,“谁都可以做,但必须做好。”

4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规划咨询委员会主任万钢在北京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咨询委员会会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指出,《规划》编制坚持开门、开放原则,目前主要内容已达成共识,将推动尽快发布实施。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完善支持政策,积极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编制的开放原则与企业准入管理的降低门槛都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开放的发展原则。万钢也强调,新能源汽车要着力做好在市场结构调整中扩大产业规模和占比;在集成创新中提升产品性能质量;在开放竞争中实现降本增效;在乡村振兴中拓展市场应用四方面工作。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要的责任是生产,销售和维护产品的品质,新能源车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应该是可以与企业的生产制造脱离的。目前,很多都是集团有设计能力,然后把产品给下属的企业生产,因此这些生产企业没必要有新能源设计能力。他甚至认为,未来,其他国外汽车集团可能在中国设立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导入国外产品。“要适应未来这种趋势的变化,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参与中国的市场竞争。”

准入中要求中删除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代工打开了方便之门。代工企业只负责生产就能保留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而一些在设计开发方面具有创新力的造车新势力则可以不再考虑对制造工厂的重资产投资,可以借用代工厂生产获得企业和产品准入。而且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也给企业更多调整、喘息的机会。

崔东树表示,过去设立一年的中断生产时间相对较短,不利于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机遇或借助外部资源让企业重新发展。尤其部分企业并非批量化、规模生产新能源汽车,中间一旦出现停顿,很多实力很强的企业将因此陷入停产的漩涡。

不要求设计能力不等于可以没有设计能力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强调,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管理中不再审核设计能力,不代表企业没有设计能力就可以做出产品。从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看,产品的设计能力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力,还是需要一定的产品设计能力做支撑。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董扬认为,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要求的修改,虽然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但不等于对企业没有要求。删除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不等于企业不需要具备设计开发能力就可以造车。

“没有科研力量、车辆开发能力卖什么车?生产企业没有,合作伙伴得有才行。你可以学习、看别人的设计,但看一次行,没有自己的设计开发能力,企业怎么生产?”董扬强调,降低门槛、加强监管,是“放管服”的要求,也是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今后一定会改变过去“严进宽出”的模式,而是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竞争的手段,引导行业更好地市场化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准入管理意见稿》将不再对企业设计能力做要求,但这仅是工信部层面的企业准入,而发改委关于汽车产业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仍对企业的设计有一定要求。而且,根据当前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的关键,真正造车的企业仍需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提升。

>>>原文链接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