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该如何打造团队组织能力?
好的团队可以拓宽老板的能力上限。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曹莉


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是荒谬的。虽然埋头苦干很重要,但是只要抬头看看天,或许可以让你的努力方向更加精准高效。

近期,在运联走访物流企业时,经常会听到某个老板说:我每天都忙得要死,公司的大小事务都需要我来做,一旦交给下面的员工手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明明自己是老板,花钱雇人干活,到头来自己却忙得够呛。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老板喜欢亲力亲为,一抓到底,‍‍这是一个常态。但大多都没有帮手,干活的人好找,但是管理核心业务或者具有全盘统筹能力的管理者很少。

他们每每在困境中进行改变时,通常会制定新的考核制度和新的发展战略,问题是等到真正开始落实的时候,员工遇到业务难点还是会找老板协助。

对企业而言,大多数管理者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而来的,但有些人在从员工到管理者的过渡阶段中很难转变思维,仍然习惯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统筹全局

下午两点,象屿物流园的货物运转生意正盛,我们见到厦门郎运物流集团总经理龚波的时候,他站在一辆正在装货的卡车前,用手机频繁地接收信息和回复电话,两部手机已经是物流老板们忙碌的必备品。

下半年,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是旺季,为了迎接马上到来的双节,朗运物流的货物更是暴涨,忙着处理业务,已经成了龚波除一日三餐外的常态,大小事务都要经过他的手。

龚波更是感叹:“我现在体会到小作坊好做,但是管理很难。我有些业务也是自己的亲戚在帮忙做,但还是需要我拿主意。”

每次开会讨论,老板所发表的观点,都会自然而言的成为了会议的最终结论。因为没有人愿意提出反对意见。大家心底里都把“老板的观点”等同于“正确的观点”了,所以大家习惯了“等待指令”。

我们还会发现一个十分明显的现状,公司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处理的事物便逐渐繁杂起来。如果这个时候缺少一个管理团队的协助,所有的事物还都是依靠老板解决,那将会面临着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局面,而老板也就会变成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

当你做到了一定规模就会发现,很难找一个懂行的人,于是部分老板会花大价钱外聘,不过这也不能一步到位。如果给老员工的工资是两万,给空降的高管是50万,那么公司的老员工会不会有异心?其次,这样的外聘人才能在公司呆多久?中间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适应?这个时间成本谁来支付?如果来公司半年还没发挥作用就走了,不仅是公司的损失,也会使自己公司的人心混乱。

不引进这些“人才”,你又不可能完成换血,引进他们可能导致公司体系被打乱,在还没有完成成长的那一步就先死了,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做时间的朋友,通过校招或者在公司里面物色一些好苗子,公司自己培养适用人才,‍‍虽然培养的时间长,但‍‍你只需从中选出最有潜力的人,‍‍‍‍如果自己找不出来好苗子,有人把你找出来也行。

做时间的朋友,赚未来的钱

就像超宇物流董事长林超宇所说的那样:在公司发展到最巅峰的时候,试错成本是最低的。当公司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且盈利的情况下,要么摸索出其他能产生利润的业务,要么在管理体系中培养自己的人才库,让这些高管成长起来,帮助你发现更多盈利点,未来他们带给企业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我们需要高管能够代表老板的意志,上传下达,承上启下,帮助企业攻克难关,使企业盈利和扩张。

老板是方向,而高管是要跟老板有共识有共鸣的人。如果他背道而驰,有多少都是没有效果的。老板现在的目的就是找钱找货,外面有很多好的资源找不到。‍‍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搭档,他能帮助你把业务分出去。

同时,这些高管必须要跟老板的立场高度保持一致,同时他们也得是一个布局高手,会用人,拿出实际行动,以身作则,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辉煌佳绩。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每个团队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必须要有一个领导者去激发去开掘去引领。

当然,企业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除了公司内部的学习外,还需要借助外部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才会帮助企业少走弯路。

在企业中,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在管理着,俗话说“‍‍防大于治”,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他们更多体现在“治”方面,“治”是‍‍你能把事情做的很好,但是这样一来花费时间多又很疲惫。现在运联推出的青云学院,做的就是避免这个问题出现。当一个人本来能力只有30的时候开始开发,等他开发到50的时候,‍‍很多问题不需要老板,就可以解决了,‍‍这个时候成本是最低的。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不想被时代抛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升级认知,让企业高管接受更加系统地训练。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点击此处联系授权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