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通达系”要想追赶,市场还能给多少时间?
来源:驿站,作者:驿站老鬼
近日,快递江湖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令人浮想联翩:“中通蓝网”浮出水面。
近期有媒体报道,12月10日,中通云冷网络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云冷”)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变为5亿元人民币;此后,12月15日,中通云冷新增对外投资一家新公司——上海中通蓝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孟峰。孟峰同时担任星联航空执行总裁和中通冷链总经理,同时也是中通云冷另一家全资控股企业浙江中通蓝网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蓝网”)的法定代表人。
中通云冷注册资本暴增至5亿元,背后少不了增资扩股。增资之后再参投一家新公司,说明这是一个有组织的、体系化业务布局。至此,中通“云冷”+“蓝网”+“星联”所指向的高端快递局,也正式浮出水面;中通由内向外、由低向高的“破圈”行动,也正式开启第二段征程。
从目前来看,中通蓝网能否成功破圈还有待市场验证,不论市场最后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在中高端市场能够突然杀入一条“鲶鱼”,都不是一件坏事。
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以加盟制为主的“通达系”快递,想要啃下高端快递市场这块肥肉,显得非常吃力。
“通达系”的高端快递梦可谓一波三折。
最广为业内熟知的,是在两年前。2018年7月,圆通打响了冲击高端市场第一炮,推出“承诺达”品牌,试图以全新品牌+全直营体系的打法,实现弯道超车。遗憾的是,一年后,圆通总部对“承诺达”业务进行了一些舍弃或变革。
然而这一市场,各大快递巨头们并不打算放弃,甚至争抢更为凶悍。如中通星联时效件、韵达特快等产品的推出,特别是菜鸟战略投资入股申通之后,申通快递产品层面的整合明显提速,动作也越来越大。
为何“通达”敢于发动一轮又一轮,“从低往高打”的高端快递市场争夺战?
一是有了底气。“三通一达”主打王牌有两张:一个是时效,另一个是价格。
实事求是地讲,通过近二十年的实战积累、组织迭代以及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等,“通达”近几年在服务改善,尤其是时效提升方面非常明显。不止圈内高管表示,距离1000公里以内的快件,“通达”的时效一点都不比顺丰慢,而且稳定性也不差。
尤其是上市以后,成本管控上拥有绝对优势的“通达”,迟早会将“价格屠夫”的战刀伸向高端快递市场。
二是“势”在必行。我经常提到一句话,优势再大,也永远打不败趋势。
快递行业是一个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将来能够存活下来的全国型快递网络,肯定不会太多。这也意味着,各大快递巨头合纵连横的交集越来越大,逐渐向“大而全”的平台跨界延伸,看似各自为战,但作战目标几乎相差无几——都是为了成为一流的综合物流运营商。由此,涉足高端快递必是其中绕不开的一环。
从现阶段来看,虽然“通达系”在高端快递市场的尝试有很多,但成长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表面上看,“通达系”快递在时效和价格上的根基深厚,但拓展高端快递并不是通过上线新的品牌、整合并购新起一张网络,便可轻易将业务模式搭建成熟那么简单。这背后比拼的不仅仅是组织能力、服务和运营能力、资金实力,更重要的是品牌认可度之间的较量。
以往,一谈及高端快递,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贵”。但需要注意的是,“贵”并不能与“高端”画上等号。
当前,现有的消费者认知对几大快递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很多网友经常开玩笑说的“中国快递就两家,顺丰和其他”。这背后,其实是因为顺丰C端市场的影响力和体验感,而“通达”则主要服务电商商家;一个是C2C,一个是B2C。
再比如,分析师们常作的归类,顺丰是商务快递和中高端快递的“王者”;“通达系”则是电商件和低端快递领域的“统治者”。
显然,在中高端快递领域,消费者普遍对价格的敏感性较弱,一旦养成了对某品牌的认可度,其品牌忠诚度很难撼动。相比其他上市快递企业,驱动顺丰高营收和高净利润的因素,不是业务量,不是高毛利,而是快递全业务链的直营模式,是优质服务口碑下的高溢价。
更关键的是,品牌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高端快递市场中场落后的“通达系”,后期要想追赶,市场能给他们时间“一步步做上去”吗?
2、虎口夺食,风险不小
一直以来,“通达系”快递都想走出一条特别的路,也随着浪潮起伏。这个过程中,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去尝试新的事物,不论战略如何选择,都是在舞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及自身。
众所周知,中高端快递市场的利润空间虽然诱人,但想要吃上一口也并非易事。
一来中高端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难以撼动:顺丰牢牢把持商务市场和高端电商件,“国家队”邮政EMS依靠政策优势也基本锁死了相关特殊市场,如函件、文件、票据等;
二来数据表明,由于商务件和中高端电商件的增速整体上慢于行业整体水平,因此在以总业务量来衡量市场份额的口径下,强者如顺丰的市场份额也是逐渐下降的(也因此,顺丰今年不得不改变策略,立足高端业务进行下沉,铺设出多条产品线,向冷链、国际、快运以及特色经济、电商件等产品延伸)。
除了高端商务件,另外侧重于同城时效件、即时配送等的市场,也是高手林立,新秀辈出:京东、苏宁、丹鸟;闪送、顺丰同城急送、达达……
总的来说,“通达系”的高端快递梦面对的不仅仅是老虎,而且还是饿着肚子的老虎。想要虎口夺食,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但是,“通达系”虽然进军高端市场稍晚了些,但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
两年前,我的朋友“数据老王”就曾有过预测,他认为,所有觊觎快递高端市场的企业,都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确定你目前所在市场的客户,可以接收均价顺丰20+元/票的定价吗?如何说服他们接收比加盟商高出一大截的定价?
第二,确定可以从顺丰目前的市场份额中获取多少?
第三,如何做好成本管控,使你的毛利率维持在20%上下?
第四,该项目预计多长时间可以盈利?投资者可以接受该项目多长时间的亏损?
带着这四个问题,押宝中高端市场的“通达系”,胜率能有多大?
对此,我的朋友安德华认为,布局全网型高端快递网络,短期难以突破,不过以城市和区域为核心构建服务圈,胜率较大。这一点上,中通星联时效件是个讨巧的打法。其通过借力各地机场的腹仓资源与陆运直发优势,依托自身生态圈和规模效应,同时结合灵活的转运与收派体系,以此来为目标客户定制相关高端时效类产品。如,今年海南中通投入了近70辆高运力冷链牵引车,通过星联时效件,助力海南热带水果出岛。
由此,通过“冷链+航空”合力打造精品线路试水成功之后,形成很好的认可度,也相当于为“高性价比”加分。
当然,“通达系”要想圆梦高端快递市场,既离不开对趋势的研判和顶层战略的规划,也取决于幕后大佬的战略定力和耐性。
中国的快递市场足够大,“通达系”快递鏖战了十年之久的低端市场早已经是红海一片,顺丰所盘踞的中高端市场却拿走了快递市场的大部分利润。不可否认的是,短期来看,高端快递这个赛道,“通达系”想要反超顺丰的机会不大了。
但长期来看,高端快递市场的想象空间日渐狭窄,随着全网型的快递企业逐渐向“大而全”的平台跨界延伸,整个市场格局可能重新洗牌。未来,头部大公司不再是“市场份额”和“价格”的竞争,反而是产业链,全场景产品甚至综合物流的竞争。
比如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非常清楚的信号:继顺丰之后,圆通、中通和申通,包括韵达,都已经开始涉足金融、科技、国际等相关领域,总之就是要打造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这既是基于自身核心优势辐射周边生态系统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功能及价值的体现。
仅就国内快递市场而言,顺丰也需要挑战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市场也需要、也希望能出现一个跟顺丰相抗衡的“主角”。如果中通不做,肯定还会有其他人来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