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联研究」从汽车产业链及产业配套洞察零部件商流
汽车零部件的流通呈现出短链、计划性强、分层流动等特点。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运联研究院 包迪


核心导读:

1)零部件行业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最为复杂。按照零部件供给环节的不同,其产业链可分为两种情况;

2)上万个汽车零部件产品可归为九大类。从各类零部件的供应环节来看,可分为模块化供应和直接供应两种情况;

3)从六大集群的产业配套来看,大部分一级供应商向集群内的主机厂集中;少部分国内崛起的一、二级供应商实现多个集群的供应;三级供应商可实现更广范围的供应。

4)零部件行业具有“厂对厂“短链供应;核心零部件的流通计划性强、时效性高;各级供应商的零部件分层流动,覆盖面积依次递增等商流特点。

1、汽车行业产业链全景

1.1 汽车行业产业链由五大部分构成

汽车产业链相对较长,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以汽车整车制造业(汽车总装、冲压、车身焊装、车身油漆)为核心,向上可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

1.2 汽车产业链内部的零部件链条拆解

在汽车产业链中,虽然整车制造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供给涉及了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最为核心的技术和最为复杂的环节。按照零部件的制造与供给环节的不同,其产业链可进一步拆解。

(1)汽车零部件的两种产业链形式

按照零部件的制造与供给环节的不同,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分为两种情况。

对于构造复杂的零部件,其供应商分为一、二、三级,形成了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供应产品,依次类推。一般来说,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

对于构造相对简单的零部件,无需多层加工,单一层级供应商直接与汽车制造厂建立合作关系,实现零部件的供应。该类供应商成为所属领域的佼佼者,市场占有率较高。

(2)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由金字塔结构向漏斗结构转变

当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扩张,正在导致金字塔结构中“整车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数量不断减少。随着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化的不断深化,汽车行业将形成沙漏型结构,即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某个部件的生产,并且提供给多家整车企业。

在国际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博世、大陆集团、弗吉亚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已经在各自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垄断优势,主导了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汽车零部件品类众多,有两种供应模式

2.1 上万个汽车零部件可归为9类

一辆完整的汽车由上万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所属的汽车部位来划分,可分为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各类零部件都是从这四个部分中拆解而来。

进一步按照功能来划分,汽车零部件产品可划分成九个领域:发动机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电子电机系统、内外饰件、以及其他配件。这九类汽车零部件所涉及的产品均由一级供应商供应,其中,发动机、制动、传动等七个系统的子模块一般由二级供应商供应。

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2.2 模块化供应VS直接供应

对于这9类汽车零部件,从组装成为整车所涉及的供应环节来看,可分模块化供应和直接供应两种情况。其中,模块化供应的零部件所涉及的供应环节较为复杂,直接供应的零部件则与之相反。

2.2.1 结构复杂的零部件——模块化供应模式

结构较为复杂的零部件,如各类总成系统,一般采用模块化供应模式。从模块化供应的环节来看,可分为总成部件、稍加组合部件和单纯加工3个环节,依次由一、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层层转包。

(1)一级供应商:控制核心系统的制造权

我国汽车产业链上的一级供应商主要由整车厂的直属配件厂或子公司、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国内的独资或合资公司构成。

其中,整车厂的直属配件厂或子公司从属于整车厂的整体部署,并且可以得到整车厂商的技术与管理支持,其控制发动机、车身等核心系统的制造权,产品品种较为单一、规模较大。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则凭借其拥有的先进零部件设计和研发技术、与整车厂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以及外资整车品牌等先行优势,在我国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起到主导作用。

(2)二级供应商: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二级供应商为行业的中坚力量。与江森自控、佛吉亚、博世等国际知名一级供应商相比,二级供应商在经营规模和技术实力上不占优势。其通往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制造的途径往往需从与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开始,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缩小与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差距,进而实现整车关键零部件自主配套的目标。

(3)三级供应商:数量众多且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内,大部分企业为一级、二级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供应商。由于受到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及品牌认同等因素的制约,这类三级供应商在整个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仅能靠生产部分低端配套产品和为中大型配套企业加工维持经营。

2.2.2 结构相对单一的零部件——直接供应模式

构成较为单一的零部件,如玻璃、雨刮器、保险杠等车身内外饰件,一般采用直接供应模式。相对于模块化供应的总成系统,此类汽车零部件的无需由多级零部件供应商层层转包,仅由具有竞争优势的单一层级供应商直接供应汽车制造厂即可。例如,福耀玻璃凭借着自身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实现了对全球前二十大汽车生产商,以及中国前十大乘用车生产商的供应。在汽车玻璃领域,福耀玻璃占领了中国63%的市场份额。

3、围绕主机厂,各级供应商配套布局各异

3.1 以整车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我国目前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包括,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产业集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多是以整车生产制造基地为依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体来看,在全国范围内的整车企业生产制造基地中,共计500余主机厂,分别分布在28个城市中。其中,所分布的城市以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内的城市为主。

3.2 汽车产业的零部件配套特点

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每个产业集群都形成了核心整车制造企业及配套的相关产业。从相关产业配套特点来看,大部分一级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集群内的主机厂集中;少部分国内崛起的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替代国际上的巨头,实现多个集群的供应;三级零部件供应商可以实现更广范围的供应。

(1)多数一级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主机厂集中

六大产业集群存在共同的特点,即核心零部件厂商向主机厂集中。对整车企业来说,核心零部件厂商越近,就越有利于双方协同设计和生产、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市场。

以地处于上海整车生产基地上汽大众为例,上汽大众具有240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位于上海的核心供应商数量最多,共81家,占总体的33.75%;位于江浙沪三省的核心供应商数量占总体的62.1%。由此可见,以上海为中心的汽车配套产业总体分布在长三角产业集群。

(2)少数一、二级供应商辐射多个集群

部分区域以某类零部件生产和壮大为依托,逐渐形成特有的零部件集群。集群内部的个别一、二级供应商凭借着闻名全国的技术优势,在国内市场上逐步替代国际上相关领域的巨头,实现更广范围的供应。例如,广西玉林依托玉柴集团,发展柴油机、重卡变速箱总成、发动机配件等产品,成为我国最大的车用柴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生产基地。其中,玉柴集团的柴油机可销往湖北、浙江、成都、辽宁等地,实现对北汽福田、重汽等主机厂的供应。

(3)众多三级供应商实现辐射集群并销往全国

三级供应商制造的小型零部件,在供给集群内部主机厂同时,覆盖范围更广。这是因为,小型零部件构造单一,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易实现大批量供应;并且,三级供应商在产业链条上距离主机厂较远,和一级供应商相比,时效要求较低,因而更易实现长距离供应。

4、汽车零部件的商流特征

纵观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不难发现,其中的零部件行业的商流特点为:“厂对厂”短链供应;核心零部件的流通计划性强、时效性高;一二三级供应商零部件分层流动,覆盖面积依次递增。

4.1 “厂对厂”短链供应

产业链条中每个环节的供应模式皆为“厂对厂”短链供应。以一级供应商为例,一级供应商会直接与主机厂签订年度供货协议,并按照主机厂每月下达的订单形成月度生产计划、零部件采购计划。与此同时,一级供应商会直接与二级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协议,并依据计划每月实施采购,其中所涉及的零部件供应模式皆为“厂对厂”短链供应。

4.2 核心零部件供应计划性强、时效性高

在产业链条上,越靠近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生产计划能力和“少批量、多频次”的交付能力越高。具体来看,主机厂一般会向一级供应商下达零部件需求计划。对于一级供应商来说,客户的需求频次高且交付期短,为了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多会提前备货并布仓。同样的,一级供应商会预先向二级供应商下达零部件需求计划,进而传导到三级供应商。

4.3 各级供应商零部件分层流动,覆盖面积递增

从主机厂的产业配套角度来看,一、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布局各不相同。其中,一、二级供应商供应的模块化零部件以辐射集群的小范围流动为主;三级供应商供应的小型零部件以供应全国的大范围流动为主。

在商流的变幻下,合同物流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2021年1月22日,第八届“运联年会:2021趋势与预测”将在广州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举办,届时我们将同期发布《2021合同物流报告暨合同物流100强》,欢迎关注。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刻报名!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点击此处联系授权

赞  2 收藏  1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