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吸金超10亿美元,第二家商用车自动驾驶上市公司将诞生
自动驾驶迎来上市潮,给这一领域带来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贾艺超,编辑 | 小L


自动驾驶领域,即将跑出第二家上市公司。

5 月 10 日,智加科技(Plus)正式宣布,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 Hennessy Capital Investment Corp. V (HCIC V)签订正式的合并协议,合并完成后智加科技将成为上市公司,预计将使用“PLAV”这一股票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根据交易条款,合并后公司市值约为33亿美元,智加科技将获得约5亿美元的新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这将是智加科技半年内的第 4 笔融资,融资总额超 10 亿美元;同时,通过 SPAC 方式上市,其也为物流相关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上市样板。

那么,智加科技这种新的上市方式对市场有什么样的启发?自动驾驶迎来上市潮,给这一领域带来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借壳上市”

2021 年,被业内人士称为自动驾驶量产元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自动驾驶企业在资本市场高频露脸。尤其是随着商用车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赴美上市,以及此次智加科技通过 SPAC 上市,自动驾驶上市潮的打开,让这个市场再次疯狂起来。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智加科技在资本市场频频亮相,先是在2 月份完成一轮 2 亿美元的融资,紧接着在 3 月份完成一轮 2.2 亿美元融资,加上此次合并上市后,智加科技共计完成7 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2 亿美元。从成立到上市,其仅用时 5 年。

同时,智加科技通过 SPAC方式上市,给物流行业相关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上市样板。

根据SPAC Analysis的数据,2020年全年之内,美股一共有450家IPO上市,其中就有248家通过SPAC上市,SPAC的IPO募资总金额达到833.41亿美元,占据了同年美国全部IPO上市融资总额的55%。可见在美国资本市场,SPAC 是一种常见的上市手段。

那么,SPAC 究竟是什么?

SPAC中文翻译叫“特殊目的并购公司”,由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募集资金而组建上市的“空壳公司”。这个公司只有现金,没有实业和资产,其设立有且仅有一个目的,方便非上市公司“借壳上市”,即寻找一家有着高成长发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欲上市的目标企业,迅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而与买壳上市不同的是,SPAC自己造壳。

其较为独特的一点在于,其上市所募集的资金需存托在托管账户内。这笔钱不能用作他用,只能用于将来对标的公司进行收购,且资金的动用需要得到股东大会的认可与批准。SPAC需要在上市后的24个月内,找到标的物并将资金注入完成合并;如果未能在24个月之内完成合并,SPAC将直接清算,信托账户内的资金将附带利息全部返还给投资者。

从其自身特点来看,与传统IPO相比,SPAC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费用也相对低很多;而相对于传统的买壳上市,SPAC的“壳资源”更干净,没有历史负债及相关法律等问题。

根据目前市场的大部分情况而言,发起人在SPAC上市后,将持有空壳公司总股份的约20%,合并的过程中,发起人所占股份将会造成目标公司内部的股权稀释。因此,SPAC往往会要求目标公司的估值是SPAC信托账户内募集资金规模的3-5倍,甚至是更多。这意味着公司估值越高,对“壳资源”规模的要求越高。

另一方面,近年来二级市场对高成长性企业给予了更高的溢价,投资银行如高盛,私募机构如黑石、TPG、阿波罗、KKR等也纷纷下场参与SPAC的创立。

因此,综合来看,SPAC 上市方式更适合一些中等估值规模的市场表现优秀的高成长性科创公司。

当然,无论以何种方式走向资本市场,这些方式只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接触资本市场的窗口,最核心之处仍在于,企业从资本市场借力,进一步做好主营业务、打磨经营模式等,让企业踏上一个新台阶。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加科技的基本面有哪些持续增长的潜力?

技术、场景、产业链协同推进

随着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到了真正量产落地的最后冲刺阶段,以干线物流场景为代表的重卡自动驾驶落地迎来广阔市场。

一般来讲,车辆 TCO构成基本为“33211”的比例,即 30%燃油费,30%路桥费,20%司机工资,10%购车成本,10%维保等服务。尤其是在当前物流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比拼阶段,任何一个可以对成本结构造成冲击的应用,都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成本改善。

如此来看,自动驾驶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降低人车比,尤其是对于 1000km 运距的线路而言,可以改变原来 3:1、2:1 的司机部署方式,大幅降低司机成本等。这意味着,在车辆 TCO 成本中,技术对用人策略的改变,能为企业降低近 10%的成本。

另一方面,技术可以摆脱对人经验的依赖,优质的节油模型可以在车队规模中快速放大,进而帮助企业降低燃油成本;同时,技术辅助下,司机劳动强度降低,可改善因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性和效率性隐患。

车队型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渴求,让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逐渐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在政策法规尚未明确之前,技术研究固然重要,但仍需一套落地的打法。因此,头部几家自动驾驶公司纷纷在今年提出量产计划。

根据智加科技介绍,其推行“双线并行”的发展战略,将车规级自动驾驶重卡量产和L4级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有机结合。

显然,要做商业化落地,仅靠技术“一个巴掌拍不响”,智加科技在加速补课。从智加科技最近的几轮融资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其在引进生态合作伙伴,补充产业链资源,逐渐形成一套“技术+场景+产业链”的铁三角打法。

从上文中的智加科技融资表来看,其股东结构中,既有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顶级的财务投资者,也包括上汽、万向汽车、满帮等代表国内主机厂、运营场景方的产业投资者,投资者阵容多元化,兼顾技术的可持续性与落地场景的结合。

这一方面,是为补齐供应链资源。根据智加科技透露,在国内,其联合挚途科技,助力一汽解放推出的高级别自动驾驶重卡J7 L3已完成了双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和前向碰撞预警)和AEB(自动紧急制动)认证测试,成为国内目前唯一取得公告并具备大规模量产上市条件的自动驾驶重卡。该车型将于2021年实现量产上市。

另外,智加科技宣布将在其下一代量产自动驾驶重卡产品中使用英伟达车规级超级计算平台NVIDIA DRIVE Orin™(SoC);与依维柯签订谅解备忘录,依维柯最新一代S-WAY重卡将搭载智加PlusDrive自动驾驶系统;与全球领先的发动机制造商康明斯开展合作,共同研发全球首款监督式自动驾驶天然气重卡。

另一方面,是为构建“生产——销售——应用”的闭环。智加科技与其老股东之一满帮有着共同的投资方,比如金沙江创投、红杉资本等。二者之间的互补性,使得资本看到科技公司与平台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可以快速有效地跑出技术壁垒与规模壁垒。

要知道,满帮平台上已经拥有900万认证司机,400万认证货主,覆盖全国339个城市、11万条线路。智加科技新车型将接入满帮平台,利用其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帮助打造客户服务标杆;并且,通过最优化货源匹配和路线设计,收集大量真实营运路测数据,高效训练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并利用OTA远程更新系统持续提升车辆性能。

事实上,此前满帮与一汽解放曾推出定义车,并在两年内实现单一品牌销量超过20,000辆的佳绩;同时,智加科技携手顺丰速运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营。平台与物流公司助推下,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量产级别自动驾驶重卡的运营规模也有望达到万辆级规模,每年产生数十亿公里的真实路测数据。

而这些量产车辆在真实运营中产生的高质量数据,对智加科技而言,会反哺其L4无人驾驶算法,通过不断自主学习和OTA软件升级,最终实现高速公路L4级无人重卡商业运营的成功落地。

此外,智加科技还有一个独特的海外优势。据了解,其在硅谷、北京和苏州都设有研发中心,同时在中美两地都有实验车队测试开发。此前,其在美国曾首次使用 L4 级自动驾驶卡车,为客户提供横跨美洲大陆的商业货运服务;并且,也将于 2021 年同步推出量产自动驾驶产品,服务头部物流客户。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点击此处联系授权。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