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帝国”生态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运联研究院 朱敏杰,编辑 | 小L
核心导读:
1)中远海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之一,业务覆盖海运、陆运、港口服务、机械、建筑等众多领域;
2)集团旗下10大上市公司,构建了海内外航运生态产业链;
3)船只运力优化,成本需求激增的情况下,特种运输船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4)国外难以管控的疫情导致海运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运力供给不足,一箱(柜)难定。
全球进出口需求激增,导致供应链瓶颈、缺箱等状况持续出现。除了海运价格疯狂上涨外,集装箱的价格也狂飙。作为国内第一大航运集团,中远海运集团备受市场关注。
1.1 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之一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集团”)是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
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经营船队综合运力11159万载重吨/1362艘,排名世界第一。集团在全球投资码头58个,集装箱码头51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12940万TEU,居世界第一;航线覆盖160个国家1500多个港口。
目前,中远海运集团通过下属各子公司为国际和国内客户提供涵盖集装箱航运、干散货航运、物流、码头、集装箱租赁、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的服务。
1.2 十大上市子公司覆盖整个海运产业链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目前包含十大上市子公司,分别为中远海控、中远海发、中远海能、中远海特、东方海外国际、中远海运港口、中远海科、中远海运国际(香港)、中远海运国际(新加坡)以及2016年收购的比雷埃夫斯港务局,业务包括海运、机械、能源、设备及海外业务等。
航运产业是中远海运集团的核心产业集群,包括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油气运输(油运、液化天然气运输)、客轮运输以及码头运营等业务。当前,中远海运集团正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全球第一大综合航运企业。
截至2021年3月31日,集团集装箱船队规模314万TEU/526艘,居世界第三;干散货船队运力4264万载重吨/431艘,油轮船队运力2874万载重吨/221艘,杂货特种船队453万载重吨/149艘,均居世界第一。
2.1 中远海控——海运核心运营主体
1)世界第三大船队运营企业
集团集装箱运输业务主要由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控”)旗下的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简称“东方海外货柜”,东方海外国际全资子公司)专业经营。
2021年第一季度,集团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货运量678.36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上升20.99%。截至2021年3月31日,集装箱船队规模526艘,运力达 303.97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三;共经营278条国际航线(含国际支线)、54条中国沿海航线及80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
2)2021年一季度盈利暴增
4月29日,中远海控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4.52亿元,同比增长5200.62%,是其公开财务数据以来所有完整年度报告期归母净利润总和的60%,且超过了过去十年的归母净利润总和。
2020年度,中远海控营收达1712.59亿元,同比增长1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27亿元,同比增加同比增长46.76%。可见,集装箱短缺和疫情后进出口贸易需求的增加,使其在第一季度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2.2 东方海外货柜——以海外货柜产品独立存在
1)“二代船王”为保品牌和上市地位并入中远海
东方海外(OOCL)曾被誉为“二代船王”,其创始历史可追溯到1947年,历经几代变革。2017年7月9日,中远海控与上港集团联合以每股港币78.67元要约收购东方海外全部股份;2018年8月,中远海控完成收购东方海外国际。
并入中远海运后,集团集装箱运输板块凭借“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货柜”两个集装箱运输服务品牌协同运营。线路方面,中远海运集运主营太平洋航线组、中东航线组以及大洋洲航线组,而东方海外货柜主营欧地航线、欧洲区域航线组、东南亚航线组。
2)并购后互相协同而非竞争
2020年,东方海外货柜继续受惠于与中远海运集运的合作及协同效应,全年总收益达到约81.91亿美元,同比增加18.9%;东方海外货柜完成货运量746.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30%。
受2020年中开始的装箱运输旺季和集装箱短缺问题,集装箱运输的收入创下历史新高。从线路上来看,主要得益于跨太平洋和亚欧航线,第四季度收入增幅分别增长56.6%和56.5%。
2.3 中远海发——海运资产租赁主体
1)以航运及相关产业租赁、集装箱制造、投资及服务为核心业务
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发”)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负责海运资产租赁、集装箱制造业务的运营主体,主要从事船舶和集装箱的租赁业务。
公司船舶租赁业务船队运力规模和集装箱租赁业务箱队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底,公司经营租赁租出船舶84艘,总运力达58.16万TEU,6.4万吨级散货船4艘、液化天然气船、重吊船、油化船等各类型船舶90余艘;集装箱保有量约为365万TEU。
其他产业租赁方面,致力于发展医疗、教育、新能源、建设和工业装备等多个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务。集装箱制造业务方面,公司下属上海寰宇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年产能达55万TEU。
2)延展产业链,推进大客户合作获得利润增长
2020年,公司先后与中远海运海特、中远海运重工合作开展了10艘纸浆船的租造项目,与中远海运散运、中远海运重工合作开展了16艘中铝几内亚散货船经营性租赁项目。
通过延展集装箱产业链,整个2020年中远海发实现营收189.41亿元,同比增长33.49%;盈利19.63亿元,同比增长20.96%。
随着经济复苏,航运供需关系获得进一步改善。2021年一季度,中远海发营业总收入52.67亿元,同比增长52.95%;盈利8.47亿元,同比增长154.53%。
2.4 中远海能——能源运输霸主
1)从事油品、液化天然气等能源运输
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能”)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从事油品、液化天然气等能源运输及化学品运输的专业化公司,油轮运输和LNG运输是其两大核心主业。
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远海能油轮船队运力2874万载重吨/221艘,居世界第一。覆盖全球主流的油轮船型,是全球油轮船队中船型最齐全的航运公司。
LNG运输方面,公司所属全资的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和持有50%股权的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控股)有限公司(CLNG)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两家大型LNG运输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国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俄罗斯进口LNG的项目,已经成为影响世界LNG运输市场的重要力量。
2)全球油运市场波折起伏
整个2020年,中国原有进口量快速增长,国内油运市场较为平稳。2020年,中远海能实现营收163.85亿元,同比增长18.05%;净利润24.07亿元,同比大增438.80%。
而到了2021年一季度,主要由于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的降低,海运石油贸易量降低,国际油运市场价格持续低迷。
该季度,中远海能实现营收30.77亿元,同比下降24.36%;净利润3.42亿元,同比下降45.55%。
2.5 中远海特——特种船运输巨头
1)特种运输船队规模世界前列,涵盖160多个国家的业务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特”)的前身是广州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国有远洋运输企业。目前中远海特是中远海运集团下特种船只运营主体,主要经营特种船运输及相关业务。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远海特杂货特种船队453万载重吨/149艘,居世界第一。
公司经营管理半潜船、多用途船、重吊船、汽车船、木材船和沥青船等各类型船舶100多艘300多万载重吨。承运包括钻井平台、机车及火车车厢、风电设备、桥吊、成套设备等超长、超重、超大件、不适箱以及有特殊运载和装卸要求的货物,承运能力从1吨至10万吨全覆盖。
其线路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个港口,以远东为依托,在欧洲航线、美洲航线、非洲航线、泛印度洋航线、泛太平洋航线上,已经形成了较强的优势。
2)高毛利的机械设备增量为特种海运带来了发展机遇
2021年一季度,中远海特实现净利润2189万元,同比增长377.6%,增长将近4倍。主要原因是受钢材出口和矿石等大宗货占比降低,而各类机械设备等高利润货物占比增大,风电设备的上涨幅度更是达到了41.6%,带来公司整体利润大幅增长。
2.6 中远海运港口——全球领先港口运营商
1)全球化港口运营布局
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港口”)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港口运营商,其码头遍布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东南亚、中东、欧洲、南美洲和地中海等。截至2020年底,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运营36个港口(其中海外14个);管理357个泊位,其中210个为集装箱泊位;年处理能力达约1.36亿标准箱。
2)吞吐平稳,供应链横向延伸增加利润点
2020年,公司引进45条新航线至旗下控股码头,为疫情期间码头运营提供了稳定的货量支持。2020年全年,公司吞吐量保持平稳,完成总吞吐量约1.238亿标准箱。
2020年,中远海运港口全年完成约10亿美元收入,同比下降2.6%。虽然收入下降,但受益于以码头为基点,开发供应链仓储、开展门到门业务,经调整后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3.475亿美元,同比上升12.8%。
2.7 中远海科——科技板块布局智慧运输
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科”)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科技板块的上市子公司,主要从事航运、陆运等领域的信息软件、集成系统的研发,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占总收入98%以上。
目前,中远海科是国内航运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船公司、代理、仓储、码头、人员管理等多个航运信息化领域拥有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
2021年一季度,公司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55.39%;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49.27%。
2.8 海外子公司——环绕邻国、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布局海运网络
1)中远海运国际(香港)——邻国发达的商贸业产生的海运市场
中远海运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国际(香港)”)原称中远国际,主要是公司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的海运市场、构建航运服务产业集群而开辟的子公司,提供航运船舶代理、船舶设备和备件供应等业务,其业务网络覆盖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新加坡、日本、德国和美国等。
2020年经济复苏之后,商贸业进出口需求激增,促进了中远海运国际(香港)获得约28.5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5.42%;盈利2.87亿元,同比增长4.27%。
2)中远海运国际(新加坡)——存在于蓝海的东南亚市场
中远海运国际(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要是开辟整个东南亚海运市场而建立的子公司。近几年来,中远海运新加坡公司通过多次合并,逐步发展自身东南亚市场。
2018年,中远海运国际新加坡先后完成对新加坡公司高昇控股的收购以及对印尼远球船务有限公司40%股权的收购;2020年,公司收购三家马来西亚公司:Guper Integrated物流、Dolphin Shipping Agency以及East West Freight公司。收购完成后,公司在2020年获得了运输船租赁8%和海运物流的60%的收入增长。未来随着其业务的增长,逐步开拓东南亚市场,新加坡公司可能发展成为南亚和东南亚领先的综合物流管理服务提供商。
3)比雷埃夫斯港务局——海上丝绸之路入欧必经之地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的集装箱装卸港口。早在2010年,中远海运就瞄准了比港进行布局,通过特许经营权接管了比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的经营。随着2016年中远海运完成了对比雷埃夫斯港务局67%股份的收购,中远海完成了对比港的布局,成为整个比港的经营者。中远海运接手后,比港在全球集装箱港口中的排名由最初的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成为中希两国合作的典范。
3.1 打造行业生态圈,提供更具黏性的服务
从中远海运集团的整个行业生态上来说,不管是主营的标箱海运业务、能源运输、特种运输、资产金融还是港口、信息化等业务,都具备一定的盈利空间以及投资价值。比如,船公司与港口的合作模式过去只是作为用户使用港口,唯一的投资只是通过参股获取财务回报,而并不具备控制权。如果从参股转为共同管理,打造港口生态从而服务物流业务,在可控的生态圈中打造供应链条,船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具备黏性的业务。
3.2 特种运输市场前景可期
相对于干散货船只来说,特种运输船资产专用性较强,比如充分适应超长的、不规则的货物运输的需求。特种运输船只设计上尺寸都比较大,配置的吊机数量也较多;半潜船相对于普通货船航速更高、租金更低,不管是时效或是成本方面都更甚一筹。
美国2万亿美元“新基建”计划,中国和伊朗签署“25年全面合作计划”,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这些利好因素,都将拉动大型装备设备的运输需求,也因此特种运输船市场有望获得增长。
近年来,特种运输船市场每年以3%左右的增速平稳发展,未来仍然具备巨大的上升空间。相信未来船队运力不断优化下,以及降低成本的需求下,特种运输船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3.3 疫情初去,但海运价格仍居高不下
最后回到大家关注的运价方面。虽然国内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经济也恢复了平稳,但海运物流的涨价热潮还未平息,甚至可能会再疯涨一波。
海外多国疫情加剧,码头爆仓情况严重,让整个海运市场陷入混乱。拿美国来说,美国北部港口码头目前仍处于爆仓的状态,船公司跨太航线受到影响,导致整个船运周期增加大半个月。海运市场不是缺船次就是缺箱,线路价格居高不下。
对于船公司来说,集装箱数量有限,航班运力也有限,面对巨大的亚美航线运力需求,也只能通过开辟多个港口的出发航班来缓解头尾部的压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