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联研究」安能、百世、中通、壹米滴答……哪种快运网点结构更具竞争优势?
对快运网络而言,网点结构颗粒度越小越好。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运联研究院 李小宁,编辑 | 小L


核心导读:

1)不同于传统的零售网点,快运网点与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点都会发生实际的业务关系;

2)每家快运网络企业成长环境不同,演变出不同的快运网点结构;

3)总体来看,对快运网络而言,网点结构颗粒度越小越好。

快运市场的网点结构伴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网点结构,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覆盖密度。那么,网点的结构不同对于网络有哪些影响?是否会带来竞争力的差异?

1、快运网点与传统零售门店的差异

与传统的零售网点门店相比,快运网点具有互通的特性和点发全国的功能,完全依赖企业的整体网络运营。

1.1  网点的功能:快运网络神经末梢

从功能上看,快运网点即快运企业的末端门店。它是快运网络企业进行区域覆盖,实现快运网络化的最小单元,是快运网络的神经末梢。

从品牌价值的角度看,网点是企业品牌形象的代表,也是物流企业收、派货及运营实力的表面象征,同时反映了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1.2 快运网点与传统零售门店的功能差异

快运网点销售的是一种物流运输服务,整个过程完全依赖企业网络,单点不能独立完成业务闭环。比如,客户要求网点把一台机器从上海发往济南,流程可以简要概括为:网点提货——集货——支线运输——分拨中心;分拨中心集货——济南分拨中心——网点支线拉货——分拣——派送。整个运输过程中,快运网点和任何一个点都会发生实际的业务关系。

 

传统零售行业的门店则完全不同。它是一个能够自我闭环的单点模型。虽然有的是连锁品牌店,表面上看似一个销售网络,但是每个门店都是没有关联的个体,门店之间相互独立。


2、快运网点结构主要类型及代表网络

行业内全网快运玩家的网点结构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我们以网点覆盖的颗粒度维度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省区加盟制结构、小网点结构、大网点结构、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结构、直营+偏远区县加盟五类。

2.1  省区加盟制结构

快运网络发展的前期阶段,很多企业都会优先选择深耕产粮区,重点布局出货区域;而不发达服务省区则采取以省为单位的省区加盟结构,最终形成了产粮区直营+偏远省区加盟制结构,简称为“省区加盟制结构”。

这种网点结构的典型代表企业是速通快运。速通快运发展初期选择优先华东、华南发达区域深耕;而后通过省区加盟,覆盖了山东、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欠发达区域;对于不发达区域如西南、西北、东北、新疆、西藏等区域采取战略性放弃。截至目前,速通快运拥有超3000家网点。

2.2 小网点结构

伴随着网络覆盖广度的扩大,成熟的企业开始逐步打破传统的区县覆盖颗粒度,通过区县细分和乡镇覆盖的方式把网点密度提升了3-4倍,最终形成了小网点覆盖结构。

行业内采用这种结构的典型玩家如安能物流。2010年—2015年,安能物流通过县级加盟完成了全网覆盖,网点数量达到3000+;2015年—2016年期间,安能通过增加二级网点,实现了网点的进一步细化,网点数猛增至13000+;2017年—2020年,安能又开创S级网点,增加一级密度,后又把覆盖区域延伸到乡镇,比如华东华南等区域已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网点数也突破了28000+。

三类网点的关系呈现为:

① 一级vs二级:经营权属于一级,一级管理二级,一级对二级价格有绝对控制权;

② 一级vs S级:经营权属于一级,S级系统功能和一级一样,主要区别是一级提取S级费用需要向公司单独申请;

③ S级vs二级:功能上S级管理二级,对二级价格有绝对控制权。

2.3  大网点结构

除了部分成熟企业选择小网点结构的之外,有些企业为了降低小网点结构带来的管理难度,会选择颗粒度稍大的大网点结构。

单个网点的覆盖范围达到约3-4倍,就形成了大网点结构。其典型的代表企业有百世快运、中通快运等。

比如上海奉贤区,中通快运的派送网点数有11个,而安能派送网点有42个;简单计算可看出,中通快运的网点覆盖范围是安能的3.7倍。

2.4 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结构

随着头部企业把优质的加盟商资源纳入网络后,后起网的快运企业为了实现网络覆盖,选择通过增加集配站的方式进行覆盖,形成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快运网点结构,简称小网点集配站结构。

这种网络模式下,有能力的大网点选择直接去分拨中心交货,货量少的网点为了降低支线成本则通过集配站中转货物,再由集配站送至分拨中心。

行业内采用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结构的典型代表如壹米滴答。壹米滴答起网前期,由于加盟商资质略差,货量较少,因此部分网点很难满足直接送货至分拨的标准。这无疑增加了加盟商的成本压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2019年壹米滴答开始建立加盟制的集配站,集配站由网点自营,自主盈亏,集配站集货后送至分拨中心。

2.5  直营+部分偏远区域加盟的快运网点结构

加盟制快运企业快速实现全网覆盖的同时,直营制快运企业为了增加网络覆盖,也开始进行偏远区域细分,即以直营为基础,把偏远地区以加盟的方式进行覆盖。这种方式速度快且成本低,由此变形成了直营+偏远区域加盟的网点结构,代表企业如德邦快递、天地华宇等。

2.6 专业市场网点结构

专业市场中,快运网点基本只做出发,价格统一、区域固定;覆盖范围也更小,覆盖区域划分基本都是以街道为单位划分,网点密度是正常区县的15-20倍。因此单个专业市场基本上可以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网点,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快运网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

典型的专业市场如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的沙集镇,是全国知名的电商家具第一镇。这里的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出货量大、票均重量小,客户基本都是C端客户。安能物流、百世快运、壹米滴答、德邦快递、中通快运等企业都在沙集设立了专门的分拨中心,线路都是点点直发。同时,由于沙集专业市场出货量大,且几乎全是单边线路,因此一般都是装满即发车,而不是传统的定时定点班车制。

3、快运网点结构对网络竞争力的影响

经过上文的分析,到这里就必须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快运网点结构会对网络竞争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1  网络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网点结构

网络发展初期,整个快运市场还处于货找人的阶段,客户对区县覆盖要求不高,所以大部分企业选择了省区加盟制结构,深耕经济发达区域,放弃不发达区域市场。这能够节省布网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网络发展的中后期,客户需求出现变化,全区县覆盖成为趋势。为了提升区县覆盖率,企业开始采用大网点结构。其中,有的先入局者,吸收了大部分优质加盟商,迅速转变为小网点结构;有的因为受到快递管理模式的影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还处于大网点结构过渡阶段;有的后期入局者,因为网点比较薄弱,只能采用小网点集配站结构来养网络。

总之,网络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网点结构。

3.2  不同区域需要不同的网点结构

从区域差异看,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工业结构不同,因此出货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货量约占总货量的50%;而西南、西北、东北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出货量在10%左右;同时,由于单个网点的服务能力限制,导经济发达的区域网点平均密度,是不发达区域网点密度的6-10倍。因此,对于快运企业而言,不同区域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网点结构。

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出货量和派送量都越多,适合采用小网点结构;欠发达的区域,出货量和派送量基本均衡,适合采用小网点和大网点相结合的灵活网络结构;不发达的区域基本上是到货多,出货少或者没有,所以偏远区县甚至可以采用单点的大网点结构。

3.3  快运网点结构颗粒度越小越好

总的来看,大网点结构对于整个网络来说,首先是降低了管理难度,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具体来说就是,整个网络容易被大网点绑架,出现相对对等的博弈。

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结构的好处,是可以满足当下货量不足区域网点的短期需求,只是一种短期过渡业态。从平台逻辑角度来说,散对散才能建立更高的壁垒。所以,对于快运网络来说,上游的颗粒度越小,越容易建立优势。相对其他网点结构,小网点结构在网络覆盖中更容易建立行业壁垒。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点击此处联系授权

赞  0 收藏  1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