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联研究」社区团购的淘汰赛开始了
未来,社区团购也将陷入疯狂“内卷”。
来源: 运联智库
作者: 丁琦
编辑: 小L

核心导读:

1)资本变得谨慎,供应商不再疯狂,网格仓持续亏损,团长佣金率降低50%以上,社区团购订单量开始停滞不前;

2)社区团购的本质是一种新零售模式,互联网巨头入局是为了完善自身产业生态链,争夺下沉市场的流量;

3)社区团购估值过高,未来将进入淘汰赛阶段

1、社区团购真的要凉了吗?

食享会关停、同程生活破产、橙心优选开始裁员,社区团购头部互联网玩家单量也陷入了停滞。供应商、网格仓、团长都叫苦不迭,社区团购要步“共享大战”后尘了吗?

1.1 政府监管趋严,平台单量陷入停滞

2020年底,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食享会等5家社区团购不正当价格行为分别作出顶格罚款,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随着监管趋严,社区团购大范围的补贴暂停,一分钱秒杀商品均被下架。风口上的社区团购正经历急刹车,单量的停滞导致资本对社区团购的兴趣也逐渐下降。统计显示,今年1-7月,社区团购共获得7笔融资,其中1-4月的有6起,5月之后的仅有1起,可见资本在社区团购赛道变得更加谨慎。

失去资本的助力,以及政策监管,补贴减弱,使得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复购率也持续走低。因此,社区团购平台发展降速,大部分平台单量开始陷入停滞。

1.2 供应商的热情逐渐减弱

社区团购前期由于单次批量大、预售、结账周期快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供应商供货。供应商不仅要承担送货、售后等职责,还需要承担选品、商品损耗以及非标生鲜的标品加工等。他们期望通过大批量的供货,赚取商品的买卖差价,获取足够多的利润。

但随后高损耗、串货等导致原经销体系混乱、扣款不清、结账不及时、送货入仓流程繁杂等问题接连发生,供应商(经销商)对社区团购的兴趣也逐渐减弱。目前,只有大概20%左右供应商盈利,而能否赚钱还要看能否跟平台的采购、仓储经理绑定。

大品牌商为了维护原经销渠道以及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对于社区团购也是若即若离的态度;只有一些原经销体系不完善的区域品牌,期望通过社区团购,打一个“翻身仗”。

1.3 网格仓的加盟商超过一半亏损

目前,各个社区团购平台的模式都大同小,几乎都是从共享仓→中心仓→网格仓→团点的三级仓配模式。其中,网格仓也大部分都是寻找加盟商的模式,几乎很少自营,大家还都在走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网格仓加盟商的收入由原来的纯订单提成,转变为订单提成+团点数。以美团优选为例,原来价格是0.5-0.7元/件,现在统一价为0.35元/件+3元/点,根据地区不同乘1~1.2倍。更改计费模式也导致网格仓加盟商们将原本熟悉的操作流程,进一步压缩成本。

目前多巨头竞争,且团效持续下降的环境下,网格仓加盟商超过50%以上都在亏损。网格仓加盟商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运力资源池,同时也需要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

1.4 团长功能弱化,佣金降低50%以上

之前有句话说的是,“社区团购始于团长,终于供应链”,可见前期团长的重要性。各家为了争取拥有私域流量的团长,佣金一度高达15%左右。而随着社区团购为更多的消费者所熟知,私域流量已转化为公域流量,团长越来越不重要,可替代性也很强。

各家对于团长的要求也由之前的争抢,变成目前有目的的筛选,选择那些有更多订单量的门店类团点,淘汰无实体店的团点。数据显示,拥有实体店的团长占比由2020年上半年的73%,上升至2021年初的90%,无实体店的团长由27%降至10%以内。

前期的团长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以及丰富的人脉资源;而现在团长功能弱化,仅有分拣、存储和售后功能,佣金慢慢降到10%,目前降至仅5%左右。团长端也开始进入淘汰筛选阶段。

如今这样的局面,像极了前几年的“共享大战”。互联网巨头看到风口后,开始进入,疯狂补贴、大量烧钱之后,留下一地鸡毛。

2、下沉市场的流量争夺

互联网公司入场社区团购,是看中了下沉市场的流量。

2.1 社区团购的本质:新零售渠道

当一个新模式诞生,它解决的一定是提高效率、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问题。社区团购本质上也是减少中间经销商的一种新零售渠道。社区团购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消费需求,这本就是零售中的一环。

社区团购围绕社区场景,通过预售解决了商品在传统多级分销长链条中损耗、库存、加价等问题;通过更低的价格,也让消费者在时间、取货方式上作出让步;通过消费者自提,解决了物流端2C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

社区团购将社区用户的需求线上化,平台砍掉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中间的层层环节;同时,体验效率相比传统经销以及传统电商更好,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不同的选择。

2.2 下沉市场流量争夺,才是互联网玩家入场的主要因素

当一、二线城市线上消费逐渐饱和,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时,各互联网平台开始盯上下沉市场流量。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阿里、美团、京东、滴滴等不计亏损,全方位入场社区团购赛道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升级是必然。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邻里街坊的交往更符合社区团购依靠熟人链接商品的要求,他们对于商品价格较为敏感,同时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对商品进行挑选和比价。这对于社区团购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区团购前期以补贴等形式,以低价、高频的生鲜品类为载体,同时提供部分高毛利的日常百货标品,吸引众多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最终获取终端消费者流量,为平台引流,完善自身消费者生态圈。

3、社区团购未来还有几家?

社区团购玩家在寻求增量的同时,也在争夺存量,目前同程生活和食享会已经掉队,社区团购进入淘汰赛阶段。

3.1 社区团购头部玩家进入淘汰赛

年初,各社区团购巨头纷纷确立了2021年的目标:美团优选将年GMV锁定在2000亿元,并将冲击5000-6000万/天的单量;多多买菜2021年的GMV目标则是1500亿元,橙心优选为1000亿元,兴盛优选为800亿元,阿里的MMC事业群盒马集市则在1300亿元左右。

以兴盛优选为例,2020年兴盛优选的GMV为400亿元,进入2021年,其上半年月均GMV在30亿元上下,半年GMV不到200亿元,同比增幅并不明显,要完成800亿目标还有不小的难度。同比其他社区团购巨头的增量或许也很难有巨大突破,大家对于社区团购的预期有点过高了。

在无法寻求增量后,社区团购将进入存量竞争。目前社区团购已经进入淘汰赛,同程生活和食享会已经退出,初步已形成“9进7”的格局。近期又爆出橙心优选裁员,京喜拼拼撤仓的新闻,下一个掉队的会是谁呢?

3.2 社区团购估值已超高

已上市的两家前置仓模式生鲜电商,叮咚买菜IPO前估值54亿美元,每日优鲜为32亿美元。截止至8月10日,叮咚买菜市值相对跌幅较低,为51亿美元,而每日优鲜市值仅有不到12亿美元,跌幅高达63%。目前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都持续亏损,仍然还没找到盈利模式。

7月初,兴盛优选再获3亿美元融资后,估值已高达120亿美元,是叮咚买菜的2倍多、每日优鲜的10倍以上。社区团购的价值,真的比其他生鲜电商平台的价格更大吗?

今年3月,物美招股书显示,物美同意以最高1亿美元的对价认购橙心优选不超过2%的股权。彼时,橙心优选的估值一度高达50亿美元。而在6月的滴滴招股书显示,滴滴已于今年3月将橙心优选从其经营业绩中剥离,橙心优选的估值为18亿美元,估值严重下滑。

从目前来看,社区团购的估值由于前期资本的疯狂投入,有点过高了。未来社区团购将疯狂“内卷”,精细化运营,创造利润,才能对得起那么高的估值。
 
3.3 社区团购将在“几颗白菜”后寻找新的增量

社区团购前期的单量疯狂增长,得益于未开发下沉市场的增量。当下沉市场全部开发完后,市场增量将陷入瓶颈,进而开始陷入存量市场竞争中,纯粹的社区团购很难存活。这些玩家将在“几颗白菜”后寻找新的增量。

社区团购虽然是平台,不用配送最后一公里到最终C端消费者,但本质上还是C2b2B的生意。C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频次相比b端需求更加难以捕捉,所以只能依靠低价补贴占领市场。

而社区团批的诞生,则是将C端竞争转向b端团长,团长自己决定是将购买的商品放在自己门店售卖、自用或者利用私域流量分卖出去,来获取比社区团购更高的佣金。

其实,社区团批本质上是结合了前期快消B2b和餐饮B2b失败的经验。无论是阿里零售通、京东京喜通还是是美团快驴、美菜等,都没有把b端的生意做好,没有完全找到盈利模式。

社区团批不仅可以做B端的生意,同时也可以做C端的生意。未来社区团批的竞争对手不将只是菜市场、生鲜电商平台等,也将瓜分快消、餐饮B2B平台的市场。

目前市场竞争格局除了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处于领先地位,身后的四五家二、三梯队的玩家还在不断厮杀,谁能杀出重围,还未可知。但随着资本趋于理性,不再输血,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