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一汽解放新能源将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全面发力,2030年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领先。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物流车因为有路权方面的优势,不仅用车成本低,时效也比燃油车更快,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付出一定成本来购买或者置换新能源物流车。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目标驱动下,商用车新能源化的步伐加快。9月29日,“E启蓝途 创享未来”一汽解放新能源战略发布暨新能源事业部成立大会在长春隆重召开,一汽解放以行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宣布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并发布解放“15333”新能源战略。
“汽车产业的‘新四化’发展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无论是实现‘双碳’目标,还是节能减排,都必须加速实施新能源转型。我们预计传统车,第一、第二曲线2030年左右实现交叉。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在2030年是重要的标志性时刻。按这样的时间倒排,一汽解放加速布局、加速推进,这也是我们成立新能源事业部的重要考量。”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表示。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
重、中、轻、微和客五大产品基本覆盖了商用车全部的使用场景。而随着客户的不同需求,这五大平台的产品还要进一步细分。
随后,胡汉杰进一步详细解读了解放“15333”新能源战略中三条技术路线的具体做法。
胡汉杰介绍,在纯电、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三条技术路线中,纯电动技术发展是主流,是基础,在五大产品平台上都有充分的应用场景。
第二位是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对节能减排是最科学、现实的选择。从发动机到变速箱桥,很多传统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就此抛弃将是巨大的浪费。而随着乘用车的新能源转型,有很多资源可以通过混合动力在商用车领域发挥作用,尤其是城市配送,在控制成本增加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节能减排。
第三位是燃料电池技术,形式上最接近目前的发动机形式,除了化学反应以外,燃烧、冷却和发动机原理基本一致。从长远来看,长途燃料电池是主要的技术,但是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还需要时间继续推动。
一汽解放在新能源研发领域投入200多亿元,将按照以上三条技术路线,研发试验、产品开发、前瞻技术研发进行投入。产能布局方面,会投资100亿元,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地域,从产品成熟度,发展技术成熟度上构建产能,实现“2025”“2035”新能源战略目标。
在生态的搭建板块,如何更好地为新能源用户降低使用成本、购车成本等,胡汉杰表示换电是主要模式,一汽解放主机厂搭建了平台,联合上下游,签署战略联盟,来共同推进。换电必须电网、电池、金融来介入,才能够推动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用户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不高于传统车,才能够加快发展。

新能源物流车作为燃油车的替代品,不同的车型对应的作业场景与油车基本相似。如运联研究院调查显示:目前轻卡及以下车型的销量占比高达98%,车辆的续航里程基本在15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所以,新能源物流车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城配业务。
在新能源领域,除了电机、电驱箱、电驱桥、燃料电池系统等零配件产品外,最核心的产品就是电池。对于车企而言,到底应该自己研发掌握核心技术,还是收购动力电池核心企业呢?
胡汉杰表示,首先第一点,一汽解放是传统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方面有很多布局。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引起了头部动力电池厂的高度重视,一汽解放作为新能源车领先者,在集团层面已与动力电池核心的头部企业成立了合资企业,比如和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等,通过合作的形式来系统解决商用车动力电池的产品,共同推动商用车动力电池的发展,先解决“有”的问题,下一步解决“好”的问题。
其次,无论是燃料电池还是动力电池,都有了很多技术突破,性能方面可以商业化;但是,商用车的各种工况,如上坡、下坡、平原等,输出的扭矩要和车况高度匹配,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巨大效应。接下来,在股权、投资等方面,一汽解放初始会做布局,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目前商业对动力电池的需求。
胡汉杰表示,总的来说,一汽解放将会通过运作最终掌握这项核心技术。过程是渐进的,资源是比较紧张的,因为是电气化驱动,有独到之处,这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发展的地方。
未来,一汽解放将以新能源为事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实现2025年销售新能源整车12万辆,占总销量的20%;2030年销售新能源整车32万辆,占总销量的50%;2035年销售新能源整车50万辆,占总销量超过70%;并且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高于传统车,新能源销量占比高于全行业的“两高”目标。
目前,新能源商用车技术仍处在高速迭代的发展水平。不得不提,目前整个新能源物流车体量还不是很大,行业的结构调整带来了车企转型期的困境,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机会。面对动荡的新能源物流车领域,提前布局无疑是明智之选,但说到底是车企间的竞争无疑是核心技术以及如何更好地为物流企业实现降本赋能的竞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