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过去一年物流行业发生了哪些演变?下一阶段的增长机会在哪?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 贾艺超,编辑 | 小L
新十年,行业迎来后疫情时代的产业恢复期。疫情反复下频繁的不确定性,让本不乐观的经营环境雪上加霜。相信对于大多数物流人而言,过去一年是痛苦的一年。但站在未来的视角回头看,或许大家会感激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它也让从业者们提前从关注高速增长,转到关注企业体质,开始回归商业本质。
冬天从这里夺取的,春天会交还给你。进入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有了更多去面对未知的坦然从容、准备和方法。
这种背景下,正如运联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阳所说的:“物流的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在经历着巨变,过去的经验和规律未必能够知道我们的将来,所以我们尤其要关注那些行业中的变量。要用细分的视角、规律的视角、变化的视角看向未来,基于此来打磨企业的基本盘。”
(运联联合创始人&总裁 王阳)
12月30日,由运联智库、益云供应链主办,广州市白云区物流商会、广东省城际运输服务协会协办的“第九届运联年会:2022趋势与预测暨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论坛”成功举办。站在这个节点性的时刻向前看,物流产业发生了怎样的演变?物流企业都在如何调整策略?这些演变又如何转化成企业下一阶段的增长机会?
过去,大家口头上叫供应链,但实际上整个供应链条相对割裂,大多数企业只是做了供应链链条上的一两个节点。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将生产、流通、消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类似“柔性”“敏捷”这样的词开始与供应链同时出现。
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供应链专家赵先德的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经济时代,供应链扮演的是被动执行的角色。随着我们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变得更加主动,甚至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供应链的驱动逻辑从产品主导逻辑变为服务主导逻辑,开始向智慧和体验型供应链转型。
典型的案例便是SHEIN。其通过 PDA(拉式、数字化与敏捷)供应链思维,充分整合产业资源后,将服装产品的生产流程最短缩减到 7 天,全年上新 15 万款式,平均售价也不到老牌快时尚品牌 Zara 的一半。可以看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关系愈加密切,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供应链之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供应链专家 赵先德)
这种背景下,产业链上的节点都具备重塑的可能,尤其是类似 AIoT 这样的新技术要素会重新定义物流。
隐山资本管理合伙人董中浪认为:“新技术总是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支撑,从而奠定新的商业范式。几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物流发展的‘黄金十年’的概念,其中一个信号就是AIoT进入爆发期,帮助产业做到资产数字化、数字网络化、网络智能化,从而塑造数字化供应链的敏捷体系。接下来,AIoT 将进一步助力物流产业组织化:前半场是 B2C 的组织化,中场是 B2B 的组织化,后半场是全球 M2C 的组织化。”
(隐山资本管理合伙人 董中浪)
这种宏观上的变革下,具备供应链思维、数字化思维的合同物流市场或将迎来发展期。
会上,运联研究院发布了《2021合同物流报告暨合同物流100强》(点击查看榜单排名详情)。百强榜数据显示,过去 20 年里,中国合同物流玩家的心态呈现出一个微笑曲线的状态。尤其是随着京东物流、顺丰这样的一体化供应链玩家进入之后,合同物流企业开始从过去的拼关系、赚差价状态向发展行业核心价值转变。
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宝供物流董事长刘武认为:“中国供应链效率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减少任何一个供应链环节,都能创造很大的价值。未来,‘供应链+’是关键,谁能找到其中的创新模式,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宝供物流董事长 刘武)
言外之意在于,国内合同物流尚处于发展的早期,正如运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忠心所看到的产业变革的信号:产业端的变化本质上就是原来大家只做单一环节,现在发现产业链很长,客户要的是点效率之间的衔接,因此需要将多环节串联。
(运联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忠心)
作为生产制造业转型走出来的企业,智链顺达总经理代国顺更是深有体会。他表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快速融合,关键是打通链条。这需要企业有全链路的视角,去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智链顺达总经理 代国顺)
这种意识觉醒的背景下,合同物流开始呈现出几种特征:
1)粗暴的价格战告一段落。
“疯狂烧钱的时代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精细化运营提升为常态。”德邦供应链总裁崔中华说道,“保持聚焦,围绕如何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进行布局,这是合同物流企业发展的根本。”
(德邦供应链总裁 崔中华)
大恩供应链总裁张金连也认为:“合同物流绝对不是差价的竞争,而是服务理念和文化价值的竞争。做细分行业时,要先以运输为抓手往深看,逐渐找到客户所渴望的真需求。”
(大恩供应链总裁 张金连)
2)先做深,再做宽。
国内企业习惯于用中美对标的方式,展望产业终局。远孚物流集团总裁李俊认为,以此来看,合同物流的终局有三个样子:综合化、专业化和运力平台化。
但是,李俊指出,国内物流试图用 40 多年的时间追赶国外 200 多年的沉淀。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发展路径是要先朝着专业化方向走,然后逐渐走向综合化或者运力平台化,寻找规模效应。
(远孚物流集团总裁 李俊)
3)核心是资源整合与匹配能力。
事实上,在一些类似消费单子的细分市场,随着产品销售周期越来越短,制造业不得不将渠道扁平化,单个品牌的经销商甚至从五六十增长到五六千个。这直接带动了订单的碎片化。
“这就意味着,合同物流的核心能力是资源整合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还需要具备资源匹配的能力,以应对这种高速的变化。”聚盟董事长张玉晶说道。
(聚盟董事长 张玉晶)
运联研究院研究总监吴蓉认为:“合同物流企业的解决方案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是决定其能不能做和做得好不好的根本。”
而这也将是接下来合同物流企业竞争的关键。
(运联研究院研究总监 吴蓉)
在跌宕的经营环境下,有人在悄然离场,也有人在悄然抄底。
对于快运企业而言,2021 年没有太多的事件,但上市、并购等具有节点意义的事件同样注定这一年的不平凡。对于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趋势,顺丰快运高级合伙人&顺心捷达总经理吴雨轩认为:行业上升期,要加速市场开拓;经济放缓期,要聚焦能力升级。成本及模式领先型的快运网络,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顺丰快运高级合伙人&顺心捷达总经理 吴雨轩)
大票零担市场整合还在继续,但热度降温,头部玩家正重新审视不同业态之间的关系。
德坤集团合伙人&苏州经营战区总经理刘华亮认为:“平台与专线是伙伴关系,不是对手关系;平台与专线之间不是比拼价格,而是比拼服务。平台永远无法全部覆盖所有区域,专线是平台的有力补充。”
(德坤集团合伙人&苏州经营战区总经理 刘华亮)
城配领域,新商流影响下,“货”与“人”越来越近。根据凯东源城配副总裁宋钰分析,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零售终端小型化、消费场景多元化,快消品流通渠道持续扁平化,线上线下一体化。面对这样的变化,城配企业应坚持八个字:专业、精益、特色、创新。
(凯东源城配副总裁 宋钰)
冷链市场,过去一年网络型企业开始出现,除了顺丰、京东物流之外,快递企业跨界而来,中通、韵达纷纷组建加盟制网络,类似瑞云冷链这样的平台型企业也开始搭建。
谈及这一细分赛道,瑞云冷链COO尹金宝表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小散乱杂的格局沉淀已久。而随着产业链的变革带来需求变化,新供需矛盾被激发。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网络化、平台化和科技化。”
( 瑞云冷链COO 尹金宝)
跨境市场,是疫情期间为数不多的逆向增长的市场。这种突然的爆发也将赛道的热度点燃起来。但在点达供应链市场&营销副总裁赖柏霖看来:从业者要理性看待,做好跨境电商物流,首先要解决几大行业痛点:隐形收费、交付上架延迟、货损求偿冗长、货物及时状态不可视。未来,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趋势将是合规可控、多渠道、精细化管理,以及平台化。
(点达供应链市场&营销副总裁 赖柏霖)
在不同细分赛道看市场时,一方面要看趋势找机会,另一方面则要看自身练基本盘。而这个过程中,经营环境、竞争格局等都充满不确定性,唯一具有确定性的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正如阿帕数字技术有限公司CEO周纪念所说的:“数字化转型是物流企业的必选题。数字化有三个要素:链接、数据和决策。”
(阿帕数字技术有限公司CEO 周纪念)
而这个转型过程同样讲究战略和战术。云钠科技创始人鲍雨认为:“自上而下的中心式数字化治理方式,在当今高速变化的环境中有一定的滞后性,市场呼唤柔性的方式打通供应链。RPA 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敏捷的、低成本的自下而上的数字化转型能力。”
(云钠科技创始人 鲍雨)
在如今各个细分赛道头部马太效应逐步明显的情况下,技术驱动配合规模效应,将会为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壁垒。比如运力上,智加科技销售与运营副总裁成胜惠透露,智加科技当前试运营的自动驾驶量产车能够帮企业带来 10%左右的油耗节省。
“自动驾驶将会为物流运输带来颠覆性的革命: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车队运营成本、节能减排。”成胜惠说道。
(智加科技销售与运营副总裁 成胜惠)
整体来看,供应链变革的大势之下,不同赛道之间相互交融,“协同”二字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这种协同式的发展,广州白云区自 2019 年转型升级以来,给出了一个产业集群式的样板。
根据白云区物流商会执行会长刘志远透露,自 2019 年以来,白云区推动 35 个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全面推动完成 78 个物流园区整治提升,到2021 年逐渐打造“1+5+N+X”的物流体系,即 1 大物流总部、5 大物流基地、N 个配送中心和 X 个直达终端消费者的社区配送点。
(白云区物流商会执行会长 刘志远)
这一产业集群式的布局,会对物流企业产生怎样的推动力?会议的最后由白云区物流商会秘书长王勇主持,一八供应链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林琳、顺丰快运高级合伙人&顺心捷达总经理吴雨轩、代叔科技董事长王振飞、安得智联数智化专家胡大勇共同参与,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
(从左至右依次为:白云区物流商会秘书长王勇、一八供应链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林琳、顺丰快运高级合伙人&顺心捷达总经理吴雨轩、代叔科技董事长王振飞、安得智联数智化专家胡大勇)
在本次会议上,除了合同物流100强榜单之外,运联研究院还发布了《2022跨境电商物流报告暨跨境电商物流30强》,并与凯东源城配联合发布《2021中国城配行业发展蓝皮书》。此后运联智库将陆续发布相关榜单及深度解读,欢迎持续关注。
(大会上,运联研究院研究总监田勇正式发布《2021跨境电商物流报告暨跨境电商物流30强》)
(运联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丁琦正式发布《2021中国城配行业发展蓝皮书》)
此外,《中国物流集群发展研究报告——广州白云篇》已发布,如获取完整报告,请在公众号【运联智库】留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