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静悄悄,阿里、京东、抖音、快手们不约而同拥抱它
电商核心竞争点分化,物流企业该拼什么?
来源: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贾艺超
编辑: 书馨

当时间跨过11月12日的0:00点,各电商平台“双十一”期间的GMV数字并未如约而至,大家只是用了“持平”“创新记录”这样的模糊字眼。

而以往在双十一期间大秀订单战报、货量战报的快递快运企业,在今年也是静悄悄的。作为商流的重要支撑,物流的走向一直是上游商流的真实映射,当大家不再比拼走量时,又在拼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十一”,主流的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地在主题中加入了“实体经济”的元素。如此看来,甩掉GMV包袱的头部电商平台,似乎开始调转船头。

“双十一”,大环境的缩影

受疫情影响,消费的环境和动力明显承压,作为商家和消费者都比较重视的“双十一”,成为了反映大环境的一个窗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0823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为13.1万亿元。

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接近30%,而此时,网上零售的增速也在放缓,开始接近个位数。

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2021年电商市场中几股核心势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阿里53%,京东20%,拼多多15%,抖快合计9%。

新的玩家正在借助下沉市场、直播电商等新场景推动流量破墙,尤其是以抖快为主的内容电商,正在以翻倍的速度极力追赶。

抖音、快手在尝到直播电商的甜头之后,开始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发力货架电商。根据抖音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平台重点打造了货架电商,加强了商城、搜索、橱窗等渠道的经营;活动期间,平台货架电商带动日均销量同比增长了156%。

这也就意味着,从过去流量争夺的时代里冲出来的头部电商平台,比如阿里、京东,如今更需要思考的是流量的留存。

此外,现下消费者的习惯已经形成,线上渠道已成为一种主流渠道;过去通过简单粗暴的价格内卷,来争夺用户资源的模式已不再适用。正如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说的,今后的重点不再是用户规模增长,而是提升现有用户的钱包份额。

这便是商家们面临的新需求:稳定增长。翻译过来便是,要有与线下消费同样,甚至更好、更实在的体验。

因此,当拼多多、抖快等新晋流量平台仍在追赶规模的时候,阿里、京东们却选择了跳出流量争夺的内卷,构建新壁垒。

这种壁垒,从直播电商的销量数据上可以看出端倪。观看人数与交易额的比例,抖音与淘宝相差了4-6倍,这是不同平台所反映的转化率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大家在争什么?确定性。单维度的流量之争,升级为了多维度的系统化竞争。

助力实体,秀肌肉

 “双十一”开始褪色,露出规模外衣下的“肌肉与骨骼”。

根据阿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平台新增了50万新主播,亿元俱乐部的数量也翻了一倍,品牌商与主播等流量玩家+多渠道覆盖(直播+货架)+服务升级+极致的物流履约的运营模式,形成了一套组合拳。

与此同时,依托于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解决方案,京东物流助力多个重点细分行业、产地产业带的商家实现了增长;保障快消品等行业商家高于平日数倍的订单;产地产业带的单量同比去年增长80%;以上现象,折射出了新型实体企业“以实助实”的核心价值。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头部电商平台沉淀下来的几大核心能力,正在成为电商平台核心竞争点分化的重要支撑,而物流在其中独树一帜。

1)节奏感

从2020年开始,双十一的节奏基本从当日的单波峰,调整为预售+双波峰的模式,这种节奏的调整带来了物流模式的改变。过去,以快递点发全国的单一覆盖模式逐渐被淘汰,如今,各平台变为了快递网络+仓配网络+数据与流程再造等多维度的综合比拼。(具体可以参考文章《“猫狗抖拼”开启双十一预售,今年有啥不一样,物流怎么跟?》)

从对节奏的把控中,我们看到阿里与京东的物流体系的殊途同归,轻资产与重资产开始找到平衡点。

而这种节奏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时效的认知,物流产品出现隔日达、次日达、当日达以及分钟级配送。

以往物流的峰值出现在大促的两到三天后,而根据菜鸟CEO万霖透露,今年11月3号他去仓库、分拨中心看运营情况的时候,场地负责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来晚了,峰值在当天就已经过去了。

2)体验更佳

今年双十一,各大平台主打体验升级。除了价格维度的价保之外,物流履约便是重中之重。

阿里体系中,菜鸟直送、菜鸟驿站以及申通等快递公司注重送货上门,为消费者提供确定性的送货上门服务。目前,天猫双十一期间的包裹已经有1.2亿个,预计“双十一”期间菜鸟送货上门的包裹量将超2亿个。

对于京东而言,今年也是其并购网络以来体验投资价值的一年。其在传统的仓配体系覆盖小包裹送货上门的同时,针对3-60KG的大件快递,又通过德邦快递提供了送前电话预约、送货上楼、亲手交付的配送服务;将家电、家具、宠粮等大件、重货送至消费者家中。据了解,每名德邦快递小哥日均派送上楼的货重近500kg。

3)助力实体经济升级

在电商平台触达了一定规模的消费者之后,以消费驱动的拉式供应链模式便开始颠覆了过去的推式供应链。

尤其是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面对疫情的动态变化,如何与商家更好地应对是首要难题。

因此,供应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稳定。

基于此,菜鸟通过云仓的布局,在双十一期间协助商家开仓、关仓、换仓、调货……试图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确定性。

同时,菜鸟的供应链也在下沉,今年下沉的更加深入,一方面80%的包裹经过预处理,加快了双十一期间的流转速度;另一方面下沉的颗粒度更加细化,开始渗透新疆伊利、西藏灵芝、黑龙江黑河这样的偏远城市。

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也是通过全天候保障、应急预案、多平台到仓服务、全链条体验四大服务保障,为商家提供暂存、预约、转运、多仓铺货等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以鲁花为例,依托于京东物流多地分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其实现了仓储从生产地向销售地转化,分仓至全国六大仓,缩短了与消费者距离;不仅发货和配送时效得到显著提升,送货上门也得到保障。双十一首日,鲁花订单量较平日增长了5倍。

当然,除了对节奏感的灵活把控、服务体验的重注投入、深入产业带之外,电商平台还在尝试向跨境电商、末端的数智化提效以及绿色减碳等业务布局。

这个“没有GMV”的双十一,大家抛开了对销量、流量的迷信,开始卷服务、卷体系、卷绿色;而这似乎也在将商流、配套的物流服务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牵引。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