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行业地位就是话语权?
3月28日晚间,货拉拉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同城货运平台老大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货拉拉的营收分别为5.29亿美元、8.44亿美元及10.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9%,经调整年内利润分别为-1.55亿美元、-6.31亿美元、5323.3万美元。2022年,成立10年的货拉拉首次实现盈利。
其中,2022年货拉拉在全球11个市场超过400个城市开展业务,平台平均月活商户1140万家,平均月活司机97.3万名,全年完成托运订单4.27亿单,全球货运的GTV达到67.15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数据,以此口径计算,货拉拉成为同城货运市场最大玩家,市场份额约43.5%,滴滴货运、快狗打车则分别以2.7%、2.3%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五、第六位。
那么,以行业老大的视角切入,同城货运平台市场都有哪些看点?
货拉拉这样的平台,是互联网改造物流行业的一个缩影。
上一个十年,各行各业都在传一句话:所有传统的市场,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重做一遍。传统市场当然包括正处于野蛮生长的物流行业。
彼时,市场上有能力提供多种不同服务的同城物流服务供应商数量有限,市场透明度低,且个体司机运力低效。互联网平台有了可趁之机,试图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组织社会闲散运力,集中解决市场供需矛盾。
O2O浪潮之下,从跨城整车到同城货运,各细分领域里这一模式的创业项目比比皆是。尤其是早期互联网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复制渗透下,国内风投迎来最好的时代,在不同细分市场里疯狂“造富”。
货运行业的数字化浪潮,是偶然,也是必然。
不过根据运联研究院的细分,整个万亿级规模的城配市场,可以从订单性质、客群群体两个维度划分,其中90%以上的订单集中在大B端的计划性整车市场,临调运力+小B与C端订单需求则瓜分了其他市场。
(来源:运联研究院《2021中国城配行业发展蓝皮书》,点击图片获取)
货运平台的模式,无论是跨城还是同城,对市场的渗透基本都是以临时性需求为主。只是近年来,各平台才陆续开始试图从计划性需求市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货拉拉、快狗打车、滴滴货运等平台的slogan中,都有着“搬家”“拉货”这样的关键词。而与这些关键词对应的,便是C端与小B端客户。
长期以来,货运平台比拼的都是品牌的心智占领。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烧钱补贴”。
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滴滴货运入局时,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用时1个月,便将订单打到20000单/天的规模,并在当年从市场地位上赶超快狗打车,成为国内市场的第二名。
当然,这种赶超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2021年初,滴滴货运与货拉拉相继完成了一轮15亿美元的融资,双方将资本的对抗值拉满。而这也间接验证了,同城货运市场的准入门槛已经提升至百亿元级别。
事实上,当初车货匹配模式兴起之时,货运平台创业项目的诞生速度几乎是一天一个。当然,后来的资本大战中,这些项目大规模消失。
以至于,货拉拉创始人周胜馥回顾这一过程时曾向外界表示,“货拉拉从中跑出来,也有运气的成分。”
(来源:货拉拉招股书)
根据货拉拉招股书的披露,成立以来其已经完成了11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26.62亿美元。完成2021年初的F轮融资后,其估值已经达到了100亿美元。以G轮融资披露的股价换算,最新一轮的融资更是将其估值推向了130亿美元的高度。
而放到整个二级市场来看,城际平台满帮当前的市值约为80亿美元,维天运通(路歌)的约为40亿港元,同城平台快狗打车约为14亿港元。
互联网创业的的游戏里,速度不是新闻,盈利才是。
数字货运平台打市场的过程中,亏损是常态。货拉拉过去三年的经营利润分别为-1.76亿美元、-6.61亿美元、262.9万美元,2022年经营性利润转正,并且经调整年内利润达到5300万美元。
相比之下,快狗打车上市前的四年亏掉了27亿元人民币,2022年其亏损规模仍在2.28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国内最大的城际数字货运平台满帮也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规模达到4.12亿元人民币。
如此看来,数字货运同城、城际两大领域的龙头纷纷在2022年实现扭亏,似乎也间接说明:行业地位就是话语权。
从几大主流数字货运平台的业务构成来看,基本业务可分为平台服务、企业服务、增值服务三块。
1)抽佣是平台服务的利润调节器。
会员费与交易佣金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市场烧钱补贴的力度。
比如,快狗打车此前的招股书中就明确提到,在中国内地,其平均抽佣率从2018年的5.8%提高到2021年的12.0%,但其2021年的净抽佣率只有2.6%。
对此,快狗打车的解释是,由于其为平台服务的交易用户提供的奖励大幅增加。翻译过来,其实就是为应对滴滴入局时大规模烧钱补贴。
而货拉拉招股书中,其2022年销售与营销开支为1.98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6.73亿美元大降了70.56%;与此同时,烧钱补贴退潮之后,其平台服务变现率从2020年的8%,提升到了2022年的9.7%。
(来源:货拉拉招股书)
一增一减之下,利润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2)企业服务是流量转化的催化剂。
2018年,货拉拉正式发布企业版产品,试图从面向小型B端客户和C端用户提供非计划性服务,拓展至面向中大型B端客户提供计划性服务,以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事实上,平台的逻辑,在于通过超市、餐饮、家居、建材市场、社区团购等领域的计划性订单,给司机赋能,使得即使是新司机也能让资产跑出高效率,从而成为增值服务转化的催化剂。
3)增值服务成为企服承接点。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货拉拉的增值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7063.4万美元、7549.6万美元、6928.4万美元;可见,2021年是这块业务的高增长期。
根据货拉拉的划分,其将增值服务板块收入构成,分为车辆租售服务及向司机提供的其他如能源服务、信贷解决方案及保险等售后服务产生的收入,其中,车辆租售业务是增值业务的大头。
整体看来,货拉拉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是来自于市场竞争的缓解,烧钱补贴规模下降,抽佣模式规模效应放大;另一方面则是其企业服务开始有稳定的转化。
自2018年以来,货拉拉就没有停止过新业务探索的步伐。这种探索的触角从增值服务、零担业务、跨城整车、企业服务,再到如今的同城跑腿业务。
此次提交的招股书中也显示,货拉拉拟在筹得资金后,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内地核心业务的增长和服务种类的拓展、全球业务扩张、研发投入。
“扩张”与“增长”是关键词。
正如前面所说,单纯的平台服务壁垒较低,无非是资金门槛的较量。这也就意味着,仅在平台服务方面,滴滴货运这样的“钞能力”玩家,仍有机会。
增长的焦虑给到了头部玩家货拉拉。其要回答的问题是,货拉拉为什么会更值钱?
根据招股书,货拉拉的业务构成中,多元化物流服务主要包括向公司用户提供的综合企业服务、零担服务和搬家服务。过去三年里,该板块的总营收占比一直维持在30%左右。这说明,该板块业务正逐渐与货拉拉整体营收增长看齐。
(来源:货拉拉招股书)
由此来看,货拉拉的第二增长曲线中,企业版已成为重要板块。
企业版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从服务相关产业、B端企业的过程中,沉淀解决方案,这是短期烧钱烧不出来的壁垒;另一方面,这块业务又能与增值业务形成联动,具备足够的想象力。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增值服务有受企业服务牵制的风险,如果不能持续从业务上赋能新入司机,矛盾将一触即发。
不过,当前,货拉拉企业版算是跑出了基本模型,开始成为货拉拉体系中相对稳定的生意。而此时,其新业务的触角再次伸向了跑腿业务。
3月27日,货拉拉官宣在深圳、上海开展跑腿业务,提供文件票据、3C数码、服装配饰、鲜花绿植、生鲜食品等大小件的同城即时配送服务。货拉拉正试图深入达达、闪送、UU跑腿的腹地。
当前,即时配送领域除了餐饮赛道跑出美团这样占绝对优势的老大之外,其他细分仍有机会。货拉拉自身累积了足够的,同城场景的城市运营、调度算法、营销策略等优势。而开城与运营方面,跑腿业务与同城货运业务似乎有相通之处,属于资源复用的场景。
新的故事能否再次打开货拉拉的增长曲线?你们怎么看?欢迎文末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