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大票零担,竞争加剧or拥抱平台?
听说,中通快运也要开始做大票零担了。
事实上,在快运领域,中通快运之前,安能物流、顺丰快运等都有布局过大票零担市场。
今年以来,大票零担市场看似静悄悄,但是随着不同势力悄悄布局,从国际巨头德铁信可,到前壹米滴答操盘手周军再创业,大家都把目光瞄向大票零担市场。
这一市场与不同业务形态的结合,正在出现更多的看点。
那么,中通快运在当前时间点做大票零担市场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玩家在大票零担市场怎么玩?
快运行业“货量为王”的时代里,大家对于“增长”的理解在于货量规模。这一背景下,快运行业一梯队的准入门槛在短时间内从10000吨/天,拉到了如今的50000吨/天。
2019年,快运行业就涌现出一年千万吨货量规模的玩家。如今,安能物流、中通快运、壹米滴答、百世快运等头部网络,基本都能达到千万吨/年左右的体量。
不同之处在于,安能物流、壹米滴答、百世快运这些在快运圈本土长大的网络,基本上是遵循着“政策投放——货量增长——货源优化——利润增长”的顺序,实现从野蛮增长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型过程。
而中通快运则不一样。
从快递领域跨界而来,中通快运似乎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的方法论:借快递起网、基建驱动、成本驱动。
1) 借快递起网。
根据运联智库对中通快运的观察,起网初期,其快递快运网点重合率在90%以上;2年时间完成货量原始积累,达到10000吨/天的货量规模;随后便开始“去快递化”,迅速将快递快运网点重合率从90%以上,下降到20%左右,找到适配快运网络的生态,形成新的增长点。
2) 基建驱动。
中通快递在快递领域弯道超车,核心之处便是上市后开始大规模投入土地、车辆、分拣设备等基础建设。其在行业高增长阶段扩大产能,并通过自建自管的方式摊薄成本。
跨界到了快运领域,中通快运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大规模拿地、养车。截至去年底,其自营牵引头+挂车规模超过10000台,运力规模达到57796吨。
3) 成本驱动。
中通为人所知的是极致的成本管控能力,在核心资产上自营自建,在运营上投入数字化管理,从而带动单位运输成本、单位分拨成本的下降。
基于此,中通快运也是快运网络中率先实现盈利的企业,在成立2周年的时候便已经实现了盈利。
如此对比来看,中通快运与其他快运网络的增长逻辑似乎不一样:其他网络是先做规模,再砍货量做利润,而中通快运则是先盈利,再赶规模。
事实上,根据中通快运披露的业务数据来看,2023年其货量规模为1133.3万吨,2024年一季度为275.3万吨。
相比于快运龙头安能物流来看,2023年安能货量规模为1204万吨,2024年一季度为287.5万吨。
成立之初,中通快运就曾传出“独立上市”的故事,如今看来货量规模反超,将会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从这一维度来看,此时布局大票零担,中通快运是要达到冲击货量第一的目的。
快运网络做大票零担,不是一件新鲜事。
2020年,安能物流曾有一段时间推出与专线共存的“千线共生”计划,试图通过与专线企业的合作打开快运网络的规模天花板。不过,后来基于当时的特殊的经济环境,安能开始追求网络盈利,“千线共生计划”被搁置。
笔者与快运行业一些网点聊下来发现,快运与大票零担市场的互相渗透现在一直都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快运网络在起网的早期,货量淡季一般都“吃不饱”,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的基本打法,就是通过政策投放的方式让网点去抢大票零担的货。
这个过程中,为专线服务的SaaS企业发现,专线企业的车均票量从100票以上迅速降低到30-40票。这直接影响了专线企业的利润水平。
之后几年,随着快运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开始优化分拨中心的布局,大票零担成为拉直线路的打底货量。
据快运网点向运联智库透露:“网络公司做大票,就是为了开线,为了短期填仓。但他们又把这个价格给拉得很低,其实也没利润。快运做大票的话,成本降不下来,网点没利润,也不愿意去收。”
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快运网络会通过全网价格战、区域价格战的政策投放方式,完成特定时期的业务目的。
不过该网点表示,也有快运网络在大票零担业务上不做具体的承运,只是帮助专线揽收,从中抽水。
“我们这边顺丰做大票的话,有一定的优势,就是他招牌稍微要响亮一点。但顺丰自己也不承运,小哥帮人揽货,承运商承运,客户不对接承运商,轨迹,签收由供应商提供。”
快运网络的优势公斤段在300kg以内。某种程度上来讲,从快运网络对大票零担的态度来看,大票零担产品并不是快运网络的主菜,而是为了满足特定时期特定“口味”的调味品,比如,它可以帮快运网络消化产能、拉直线路。
这两年,出于盈利能力的要求,以安能物流、百世快运、壹米滴答为头部的快运网络陆续开始优化货源结构,把网络平均公斤段优化到100kg以内,并逐步放大盈利能力。
这个时候,大票零担的货量开始从这些网络,转移到另外的网络去。
自从大票零担市场形成三志、聚盟、德坤几个头部网络之后,最近几年一直相对安静。
过去专线吐槽运价走低,更多是运满满、货拉拉这样的平台企业对市场渗透,货主压价、司机恶性竞争,供需错配之下分流了一部分大票零担货源。
但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玩家涌入这个市场,再次掀起市场的热度。
第一个是国际巨头德铁信可。
德铁信可在国内的业务主要以合同物流为主,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物流园区开始出现德铁信可的专线档口。
(物流园里的DB Schenker档口;来源:运联智库)
此前运联智库也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其重点布局方向是华东-华南的对开,有接近20条线路的规模。
不过,国际巨头做大票零担业务,更多是为自身客户服务。因为其服务的一些大客户对时效、服务、成本等较为敏感,通过自营线路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把控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对供应商的报价有底,同时再对外通过促销的方式收一些大票零担货物,能够有效提升发车效率,并放大单车收入。
第二个是“快运老兵”周军再创业的大集同运。
周军曾经是百世快运、壹米滴答的操盘手,并且是快运行业最早开创加盟模式的一批人之一。大集同运起网时,其品牌SLOGAN预示着网络定位——“服务致胜货量为王,成为全国最优零担物流网”。
据运联智库了解,大集同运定位在300kg-3T的中票零担市场。当然,这背后有着周军身上的加盟制网络“基因”,不同之处在于产品和运营。大集同运将组织快运网点、专线、三方物流等物流企业共同构建零担物流生态,打造一张零担物流网络。
如今,中通快运也即将布局大票零担。
正如上面所说,快运网络的阶段性目的,决定了快运网络对于大票零担的态度。从市场格局的角度来看,中通快运对于快运“领导者”地位的追逐近在咫尺;从运营层面来看,随着安能物流这样的头部网络开始优化分拨中心,通过减少中转次数提高时效、降低成本,中通快运要从服务上赶超,似乎也有着拉直线路的需求。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中通快运做大票零担也有可能像中通快运一样,成立独立的新公司。而这将会是另外的新故事。
总的看来,越来越多的玩家瞄准了大票零担市场,是加剧市场竞争还是拥抱平台的好机会?你们怎么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