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采销的刀,比京东物流更快?
这届618:低价,卷商家
来源: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Artist
编辑: 小L

低价,是今年618的关键词。

仅退款、新疆包邮、价格追踪、无限次包邮、无限次退货免运费……电商平台正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刺激,维护618的体面。

这个平淡的618,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批人的焦虑。

1、刘强东的刀,对准拼多多们

作为京东的主场,618是其投入声量最大的一个电商大促节日。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18日23:59,2024年京东618成交额、订单量齐创新高。

这份战绩中其实有几个看点:

首先,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

直播电商,随着刘强东数字人的亮相,成为京东一个关键的发力点,京东云言犀数字人在超5000个品牌直播间开播,数字人直播累计时长超40万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超1亿,互动频次超500万次。

其次,低价包邮区实现了倍数级增长。

在京东9.9包邮频道,全周期在线商品数逾百万,用户数、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百倍。此外,京东9.9包邮频道首次带来2元包邮日,为用户提供低至2元包邮的又便宜又好的商品,销售数量同比增长数百倍。

而这也是京东狙击拼多多、抖音们的信号。

事实上,拼多多们引起的焦虑,并不只是在刘强东身上,还包括马云。

2023年11月底,拼多多市值第一次超过阿里巴巴。当晚,一位阿里员工在内网发帖表示:“此刻难眠,也不敢想……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

马云在内网跟帖回复称:“特别好。请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创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要祝贺pdd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谁都牛x过,但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回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阿里人,加油!”

根据各电商平台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2023年全年,阿里巴巴实现营收9274.94亿元,净利润999.87亿元;拼多多实现营收2476.39亿元,净利润600.27亿元;京东实现营收10846.62亿元,净利润241.67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市值达到2002.33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为1800.58亿美元,京东市值为443.57亿美元。

无论是从一号位的应激反应,还是从二级市场投资人的投入动作来看,似乎拼多多们等来了一个春天。

在拼多多公布财报数据时,拼多多CEO陈磊透露,2023年平台总订单量为383亿单,日均破亿。

而抖音公布的数据,2022年抖音电商全平台GMV为1.4万亿元,相对应的商品订单为239亿单;2023抖音电商全平台GMV同比增长超80%,可以推测,其平台日均单量也已经是接近亿单的级别。

当拼多多们的业务体量和财务数据实现反超时,刘强东们则开始重新思考电商平台的价值。而“低价”,是他们达成的共识。

尤其是从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中多次提及“低价”策略来看,电商市场开始卷起来了。

2、两头施压,死道友不死贫道

事实上,今年以来电商平台都通过各种方式争夺消费者,从战略上“回归用户驱动”。

一是,推出“仅退款”。

“仅退款”是拼多多率先推出的售后机制,其主要意图就是借此从电商红海中突围。而如今的“仅退款”,也成为淘宝、京东、抖音们的“标配”。

二是,调整会员权益,无限次包邮、无限次退货免运费。

去年下半年,京东PLUS年卡和季卡会员支持无限次数的免邮。之前,其会员权益是每月5张6元运费券,用完后购买不满邮的则需要运费。

‍‍‍‍‍‍‍‍‍‍‍‍今年,淘宝针对88VIP用户推出无次数限制的退货包运费服务,每单运费最高25元,次数无上限。

三是,上线价格追踪。

5月29日,拼多多正式上线了自动化价格追踪系统。这意味着若竞争对手下调商品价格,平台将智能调整定价,使之与竞争对手保持同步甚至更具竞争优势。

电商平台之间的低价竞争,正在把刀刃转向商家。一边向商家压价,一边向物流要补贴。

那么,京东的低价策略是什么样的?

从自建物流开始,京东的低价策略背后的故事就与其他平台不同,其核心就是通过供应链与上下游的链接,通过减少搬运次数、降低库存周转等方式降本,然后将成本红利释放消费者。

但现在,低价策略似乎也有点走歪了。

今年618期间,在图书、白酒等行业,出现了多起商家与平台互撕的案例。

5月底,56家出版社联合抵制“京东618促销”。在两份“联合声明告知函”中,北京10家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集体声明不参与江苏圆周电子商务公司(京东旗下图书业务公司)618促销方案,并且将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而京东图书采购人员则在朋友圈进行了回应:

如此来看,京东的低价策略相比于通过供应链降本带来的低价,远不如说服商家“薄利多销”来得快。

京东采销的刀,似乎要比京东物流更快。

3、京东向左,阿里巴巴、拼多多们向右

至少从种种动作上来看,在京东“低价、品质、服务”的三大基石中,当前其战略上更重注低价。

低价策略,一手连接着直播电商,一手连接着下沉市场。这或许也是在拼多多与抖音杀出重围后,传统电商巨头焦虑的核心点。

尤其是随着“刘强东数字人”直播、京东采销出圈后,京东似乎看到了新的增长点。今年618战绩中,京东特别强调了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

这份战绩里,京东直播、9.9包邮频道以倍数级的增长,成为618战绩的亮点。

相对而言,其他平台在今年618的动作略显低调。

从策略上来看,京东在“拼多多化”,而其他平台似乎在“京东化”。

比如把时间拉长到过去一年的周期来看,虽然今年618期间,抖音电商头部直播间销售额都有70%-80%的下滑,但其在通过一系列产业带扶持等方式,在直播电商的基础上发展货架电商,冲GMV规模;

拼多多则是通过百亿补贴,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在3C电子、家具家电等行业,冲高客单价;

阿里巴巴则是与菜鸟一起,从即时配送、国内电商到跨境电商领域,冲服务。

这种变化在京东与阿里巴巴身上尤其明显。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京东对外表现的大多数动作似乎都是聚焦低价策略。

而阿里巴巴则是通过细分业务板块与菜鸟协同,来提升服务体验。

比如天猫超市联合菜鸟,对标京东的211时效,推出更具时效优势的“1212”半日达;针对国内电商市场,菜鸟联合申通在重要经济圈打造“次日达”的时效快递产品;菜鸟速递自身则也在以超具性价比的价格,对标顺丰、京东的服务;出海层面,速卖通联合菜鸟在全球十多个国家推出“全球五日达”。

从这个维度上来看,阿里、拼多多们是在客单价、服务等方面上探天花板,而京东似乎是在价格、商家生态方面下探底线。

低价的京东会比拼多多更香吗?在消费升级的故事变得难讲之后,电商平台开始想方设法地争夺消费者的钱包份额。

而核心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赞  0 收藏  0 手机阅读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描进入,并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文章/篇

NaN

阅读/次

关注
最新文章